校长的课程领导.ppt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

ID:50565593

大小:302.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3-14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_第1页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_第2页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_第3页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_第4页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长的课程领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长的课程领导一、领导与管理思考:为什么过去强调“课程管理”,而现在强调“课程领导”?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有什么区别?课程管理的特性:监管、监控课程领导的特性:引领、影响、指导充当三个角色:领袖、模范、师傅(一)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中小学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的领导者;既是名词的“领导”——一种上级任命的职务,又是动词的“领导”——一种具有改革创新的思想和行为。教导主任、班主任又何曾不是这样的角色?领导是什么?决定做正确的事,并动员下属做好这件事。——彼得·德鲁克(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案例:韩非子曾讲过的故事把梯子正确的靠

2、在墙上是管理的事,领导的作用在于保证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杰克·韦尔奇管理科学的本质:就是机械化工业管理。主题词: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领导与管理大约有11个方面的区别,这里列举几例:1、艺术与科学:领导偏重于艺术,管理强调科学。领导艺术不排斥管理科学,它来源于管理科学又高于管理科学。(2)权变性。领导艺术是非规范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很难找到一个公式去解释所有复杂的领导现象。相反,领导艺术需要感悟、需要灵感、需要很多非理性的思维融入其中。领导艺术的特点:(1)个性化。领导艺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不同的领导者面对不同的情

3、境会有不同的领导艺术。2、做事与准则:管理是指“把一件事做正确”,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案例:下午三点以后3、个性与共性:领导强调个性,强调个性化价值、个性化潜能,个别化沟通、个别化关心。管理是共性的,强调对教职工使用同一个规章、同一个制度,往往千篇一律,对所有的认识提出一视同仁的要求。而领导恰恰不能一视同仁,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领导艺术。有人甚至认为,管理者依赖规则和条文,他们凭借规则和条文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们具有“一生”的性格;而领导者的成长主要靠个人

4、奋斗,他们总是在追求变化,试图借此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所以领导者表现为“再生”的性格。领导与管理哪个重要?是不是可以说,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呢?这实质上就是唐太宗的“创业与守业孰难”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思想分、行动合。思想分:在概念上把两者相对分开,行动合:在应用时再把两者融合起来。我们说,管理与领导相对分开,是学校管理一种进步;但若将两者分得越来越清楚,那么对学校管理是一种灾难。维持现状靠管理,学校发展靠领导。思想引领列举一:由基础教育质量讨论引起的思考二、课程领导中校长要做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校长要发挥引领作用“引领”的重点

5、是思想引领。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究竟如何?一个认识上的反差:有的说很好,有的说不行——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如果说不行,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和校长难以接受,这么多年来付出的汗水、心血和生命,价值何在?这在感情上没法接受,在行为上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第一条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摘自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构建新课程体系的目标:铺垫——强力度(3分钟左右)导入——高速度(2分钟左右)新授——大密度(15分钟左右

6、)巩固——多角度(10分钟左右)作业——重效度(8分钟左右)小结——抓重点(2分钟左右)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是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究竟如何?2003年11月5日,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对此坦率地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那些认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的看法,都是多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丘成桐并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他还指出,就同样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而言,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

7、相反要强得多。丘成桐甚至认为,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还是学习的灵活性,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说中国学生优于美国学生都是值得怀疑的。二十多年前,中美两个教育代表团调研的结果完全相同,但是实践证明……在上海给各区中小学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上课时的感受……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究竟如何?这个论题看来要继续争论下去。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新课程推进中的策略:创新要与继承相结合,千万不能丢掉被实践证明是好的传统的东西。思想引领列举二:新课程为什么要突出三维目标?传统课程传授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神经、灵魂)新课程过程与方法(血液)知识与技能

8、(肌肉、骨骼)1.为什么要关注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重结论。但结论的获得必然有一个过程。如果学生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困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