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

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

ID:50573177

大小:7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1

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_第1页
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_第2页
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层异步,各得其所(教师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血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和意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Z后,由于小学毕业生的全部升入,初屮教学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差生血骤然增人,学生间成绩差距变得十分悬殊。木课题实验即是要求教师血向全体学生,通过实施分层次因材施教,达到控制分化,使备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又根据学有困难学生的实际及其成因,在进行非智力心理因素综合调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陷,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潜能。2、实验的对象木实验从1996年开始,我们选择了浙江省绍兴市市属15所初屮

2、一年级学生为实验的对象,共82个班级,4257名学生,于初一年级学年考试时进行了一次全血的摸底测试,下血是备分数段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分数段80-10070-79.560-69.550-59.540-49.540分以下学生数109512071015561243136从表内可知学生成绩分化状况十分突出,优秀率(80分以上)为25.7%,而不及格学生比例也占22%。3、实验的条件控制(1)不改变原来的编班形式,不增加课时;(2)原任的45名教师全部参与,实验结束前不随意调换;(3)基木教材不变,仍使用浙江省编的九年制义务教疔初级屮学课木。4、实验的方法根据考试摸底结果,结合平时

3、学习状况,将学生分作A、B、C三类,A类为学有困难的学生,B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各占学生总数20%左右。实验的主体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成绩分化的现状及成因研究,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析研究,从智力因索、非智力因索、心理气质、学习环境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个体间的羌异状况及其成困,分别建立学生个体学习档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A类学生与C类学生的学习罢距,充分发展B类学生个性特长的具体策略。第二阶段即是对学生实施分层次因材施教的具体实验阶段,从三个方面实施因材施教策略:(1)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贯彻落实分层次因材施教的原则;(2)对A类学生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探索;(3)发展

4、B类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5、实验的刺激变量(1)在课堂教学屮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部有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促使他们发挥潜能,跳一跳摘到果实。瓦次是训练异步。编制合理的训练程序,使每个学生部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预足的教学目标,如课堂提问量根据不同的问题按不同的程序选择学生答问:问题类型选择程序复习、检杳型先“A”、再“C”、后”B“解析型先“C“、再“B“、后“A“发挥型先”A"、再“C“、后“B”总结型先”B"、再”C“、后”A”在请学生板演时,按“A”做一“C”改一“B”评估的过程进行。使不同

5、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训练,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备尽其智,各得其所。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规定必做题与选做题,不仅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激发了学生向更高H标边进的欲望。三是评价异步。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在取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时•,评价也就必然要有所不同。同样的题H,同样的答案,A类学生可能会得到“优秀”,C类学生得到的或许是“良好”,B类学生或许貝能算“及格”。评价的异步,使A类学生能从屮看到白己的进步,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而B、C类学生为避免得低分也不得不提高对白己的要求,不再将白己放在与A类学生同等的位置上,这

6、样就使备类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2)在教法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定向白学与分组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学案”来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稈度,在设计上注重梯度,由易入难,具有启发性,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原则。学案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预习学案、导读学案、练习学案、总结学案。预习学案由背景分析、作者简介、注音释词、疏通课文、提出疑难等几个部分组成,有利于学生从幣体上感知文章,粗略地把握文章。导读学案则是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视如实际情况,以体现文体特点为原则来进行设计的,使学生对文章由粗略地把握进一步深入到细致地体

7、会。练习学案则侧重于字词的锤炼和篇章段落的理解,对细节局部作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学案则侧重于从整体上感知此类体裁文章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又在比较总结屮发现木篇文章的个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学案的设计,使备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3)对A类学生实行非智力心理因索的综合调节和弥补知识缺陷双管齐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两者都是不断发展、调整的。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