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凝集试验.ppt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

ID:50575772

大小:1.7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11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_第1页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_第2页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_第3页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_第4页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凝集试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动物免疫学实验免疫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特异性与交叉性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弱能量的非共价健结合结合温度应在0℃~40℃范围内,pH在4~9范围内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无可见反应。第二阶段: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带现象:前带现象抗体过多;后带现象抗原过多实验一凝集反应抗原、抗体的比例适当抗原、抗体的比例与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大小前带现象后带现象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1.电解质2.温度3.酸碱度目的意义:熟悉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技术。掌握凝集反应中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判定。基本原理: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有电解质的情况下,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

2、为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玻片凝集与试管凝集。凝集试验是疾病诊断及体内抗体水平测定的常用方法。凝集试验可根据抗原的性质、反应的方式分为直接凝集试验(简称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试管法玻片法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分类:玻片法玻片法为一种定性试验。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新分得细菌的鉴定或分型。也可用已知的诊断抗原悬液,检测待检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试管法为一种定量试验,用已知抗原以检测待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和测定该抗体的含量,以协助临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查。器材及试剂:抗原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生理盐

3、水、玻片、试管、加液枪、接种环等。实验步骤: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材料准备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2.操作方法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3.判定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

4、集现象者判为阳性(十),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一)。玻板凝集与试管凝集的关系玻板凝集80μl40μl20μl10μl相当于试管凝集1:251:501:1001:200二、试管凝集试验:每份血清用4支试管,别取对照管3支,共7支。各管按下表所示加入0.5%石炭酸生理盐水,后加0.2ml被检血清至第一管中,混匀,吸出1.5ml弃去,再吸0.5ml至第二管,混匀,吸0.5ml至第三管,依次至第四管,混匀,吸弃0.5ml,第五管中不加待测血清,第六管中加1:25稀释的布氏杆菌阳性血清0.5ml,第七管中加1:25稀释的阴性血清0.5ml。3.各管加入20倍稀释的抗原后,七管同时混匀

5、,37℃,4-10h,取出后室温18-24h,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判定:++++:液体完全透明,菌体完全被凝集呈伞状沉于管底,沉淀物呈片状、块状或颗粒状,即100%凝集+++:液体略呈混浊,菌体大部分被凝集沉于管底,即75%凝集++:液体不甚透明,管底有明显凝集沉淀,振荡时有块状或小片絮状物,即50%凝集+:液体透明度不显,有不甚显著的沉淀或仅有沉淀的痕迹,即25%凝集-:液体不透明,管底无凝集。确定血清凝集价时,应该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为准。判定标准:牛、马和骆驼凝集价1:100以上猪、山羊、绵羊和狗1:50以为上牛、马和骆驼1:50,猪、羊等1:25为可疑。思考题何为凝集

6、试验?有哪些类型?影响凝集试验的因素有哪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