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

ID:50583822

大小:225.00 KB

页数:75页

时间:2020-03-14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节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应用——指标第三节贸易保护理论第四节贸易保护手段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大厦的奠基石,亚当·斯密初次提出,大卫·李嘉图最终确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1776~1817年)。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方式完全取决于自身拥有的生产某项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如果本国与外国均能依照绝对优势的指向,进行国际分工,从

2、事自由贸易,那么,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本国和外国的利益均获得改善。自由贸易不仅会带来国民福利水平的改善,而且会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不足参与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具备某一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这意味着,在两种产品生产中均处绝对劣势的国家没有资格参与自由贸易,而两种产品生产中均处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则没必要参与自由贸易。因此,如果以绝对优势理论的标准衡量贸易国,那么自由贸易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可能发生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这个预见显然同贸易现实不符。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认为当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相比,即使其两种产品

3、的劳动生产率均处在绝对劣势,只要其中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或说机会成本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存在优势,该国就能够参与自由贸易。因此“绝对优势”是本国产品相对他国产品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是国内产品之间的替代成本相对他国产品之间替代成本的相对优势。优点:有效地解决了这种理论与现实相背离的困境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定理(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三)雷布津斯基定理(四)要素价格均等化(FPE)定理(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 (H-O-S)定理保罗·萨缪尔森(P.Sa

4、muelson)对H-O理论的进一步强化,推导并证明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数学条件。核心思想: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是由其相对要素充裕度决定的。劳动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土地密集型产品。故劳动充裕型国家应当尽力专业化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土地充裕型国家则应当尽力专业化于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H-O-S理论建立规则:只要知道贸易国要素充裕度的差异,人们便可准确地判定各国生产优势和贸易优势的差异或国际竞争

5、力的差异,进而预见各国的专业化方向和贸易方式;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差异是确定国际分工方向和建立贸易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托尔帕和萨缪尔森于1941年合写的经典文章“保护实际工资”中得到充分表述:如果存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当一个国家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同时,它也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琼斯

6、扩大效应:琼斯(Jones,1965)对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进一步发展,推导出“琼斯扩大效应”。在只有两种最终产品,如衣服与食品,两种生产要素,如劳动与土地,并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与R的222的新古典世界里,最终产品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更大幅度的提高。(三)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sTheorem)1955年,雷布津斯基在其发表的题为“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的文章中提出。1.主要内容:在商品与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数量增加而其他要素供给数量均保持不变,这会导致密集使用

7、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2.雷布津斯基定理和贫困化增长前面分析生产要素增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时,假定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国际比价,即该国是一个小国,是国际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个大国,其产品产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那么其产品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有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我们在分析中假

8、定参与国际贸易的只有两种产品,所以这里的贸易条件就是国际比价。贫困化增长的发生条件:①生产要素的增加是偏向出口型生产要素的增长;②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③国外市场对该出口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④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