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

ID:50603278

大小:51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2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_第1页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_第2页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_第3页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_第4页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几何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开普勒定律回顾关于行星运动的各种动力学解释17世纪前:行星理所应当的做这种完美的圆周运动,无需动因。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周运动。开普勒: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笛卡儿(法):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开普勒时代胡克、哈雷等: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

2、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牛顿: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时代推导过程我们把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以近视看作为一个圆形轨道,这样就简化了问题,易于我们在现有认知水平上来接受.根据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受到一个太阳给的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为行星运动所受的向心力。推导过程Tvr2p=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可得到: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

3、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G是一个常量,对任何行星都成立用表示太阳的质量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如果用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用r表示它们的距离,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是指质点而言,不能随意应用于一般物体。适用条件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公式中的r就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均匀的球体,可以看成是质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质点,这是一种

4、等效的简化处理方法。粗略的计算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为什么说是粗略?这个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在科学文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的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月地实验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根据牛顿推出的公式理想实验设想一个小月球非常接近地球,以至于几乎触及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这个小月球保持轨道运动的

5、向心力当然就应该等于它在山顶处所受的重力。如果小月球突然停止做轨道运动,它就应该同山顶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不是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这是与我们的经验不符的,所以,是同性质的力发现未知天体1、海王星的发现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23岁的亚当斯,经过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存在的预言.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天王星的真实轨道逆推,预言了新行星不同时刻所在的位置.同年,法国的勒维列也算出了同样的结果,并把预言的结果寄给了柏林天文学家加勒.当晚(1846.3.14),加勒把望远镜

6、对准勒维列预言的位置,果然发现有一颗新的行星——就是海王星.海王星2、冥王星的发现海王星发现之后,人们发现它的轨道也与理论计算的不一致.于是几位学者用亚当斯和勒维列的方法预言另一颗新行星的存在.在预言提出之后,1930年,汤博(Tombaugh)发现了这颗行星——冥王星.冥王星的实际观测轨道与理论计算的一致,所以人们确认,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外一颗行星了.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