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

ID:50606109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2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_第1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_第2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上散文诗两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课标与教材:课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散文诗),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

2、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是一首母爱的颂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蔚籍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 并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散文诗重点在朗读,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虽然有了一点进步,也知道了一些朗读方法,但是在实际朗读中却还是不能准确把握情感、节奏以及抑扬顿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应该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

3、法目标:通过朗读和探究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创新支点的设计: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评价: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体味作品情感,培养语感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习过程:一、导入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对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嗅匿  (2)

4、词语: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3)学生介绍冰心及创作背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 ,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荷叶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

5、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三、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3、学生齐读、自由读。  4、整体感知  荷叶  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 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

6、深情赞美母亲         抒情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感悟诗歌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2.合作学习  ①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

7、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②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③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