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

ID:50619363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_第1页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_第2页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_第3页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剪枝的学问》听课有感荆山路小学刘成爱薛老师的一堂课没有多媒体课件,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但他用简约质朴的方式,以谈话式的语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会了写字,学会了朗读,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更学会了思考,领悟了道理。这是最接地气、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课。整节课分为了四部分:首先,是字词学习板块。薛老师字词学习这个环节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找准了教学起点。课前谈话学生表示预习之后生字都会读会写了,薛老师就摒弃了教学预案中的读生字词环节直接进行了听写检测。听写词语很有特点,立体设计,多种功能,既练了听说又检查了默写,从点评黑板上学生的汉字书写入手扎实字词的规

2、范书写,指导学生写好生字的关键笔画从而把字写得美观大方,一笔一画尽显教师教学之用心。“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样读懂词语的意思,薛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不同的句子作具体的解释,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薛老师的字词教学将识字与阅读理解、言语表达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巧妙结合。怎样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薛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是练习概括板块。《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个难点。一般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易出现两个问题,或太过具体,不能筛选出主要信息,像是在复述课文,或太过片面,遗漏了重要

3、信息。薛老师在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心中有目标,引导有方法,舍得花时间,下功夫进行训练。他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课文,几次写“我’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分别是什么时候?找出相应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理清文章的顺序。再读课文,弄清每次看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从圈画开始,从找关键词开始,接着分别说三句话,用上关键词,然后连在一起说,仍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最后总结概括的方法,并做笔记。这样课文的内容一下子就简单明了,而且学生也掌握了概括的基本方法。然后,是体会心理板块。薛老师先让学生画出“我”三次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看到的不同场景,画出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之后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

4、们找到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在学生了解了人物心理的基础上,薛老师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充分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这一板块中薛老师的朗读指导针对性强,结合学生的朗读给予不同点拨,概括出叙述语、对话语、心理话不同的朗读方法,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朗读也就更有味了。最后,是体会道理板块。薛老师通过问“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且进一步让学生把自己总结的道理写一写。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轻松愉快的总结中结束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听了

5、薛老师的课,我的感受颇多,收获颇多。薛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精妙恰当的评价点拨语言引导孩子理解感悟,他的课堂笑声不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听课老师也轻松愉悦。薛老师的课,体现出,语文教学不是一味地引导或者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而是要教授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时总是希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多学知识,所以我们逐字逐句地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讲清楚,讲明白。但这样,有时学生仅仅能够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却没有把握学习的方法。而薛老师的课上得轻轻松松、简

6、简单单而又实实在在,没有了逐句的理解,也没有了逐段的分析,有的只是组织学生广泛说与写。他用朴素的方式,以谈话式的语调,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中学习,学会了写字,学会圈画和做笔记,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学会了思考,学习的过程是那么实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不乏鼓励的言词,必要时还会对孩子们竖起大拇哥,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述说感悟,哪怕是跑题严重的学生也会获得一两句诙谐幽默的点评,孩子不怕回答,爱回答,所以课堂上学生听得仔细,想得认真,收获的不仅是学生会心的微笑,还有精彩的发言。更重要的是薛老师对于每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都会有适时且中肯的评价,不仅仅是表扬”你真棒“或者批评孩

7、子哪里做的不好,我觉得这对于课堂教学环节是很有必要的。精彩的课堂带来视听的盛宴,我也会继续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探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