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

ID:50621126

大小:1.5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12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_第1页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_第2页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_第3页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_第4页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小宁七说《落花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语文上册张小宁大荔县荔东小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落花生》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七说课堂评价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和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每篇文章都饱含着做人的道理。本单元在教学时,要注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

2、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有效复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深化主题:品析词句,体悟主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

3、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和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的道理。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3、二、学情分析说学情关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在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留心身边的事物”,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观察与发现”,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大自然的启示”都有涉及,学生对观察、发现、启示类的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再次安排这一主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受到启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

5、惯和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花生》这篇课文,浅显平实,简明精当,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三、教学模式说模式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本节课我采用了”导——读——议——练“四位一体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6、“导”即导学,教师设计导学目标、导学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交流、总结。“读”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默读、交流读等.“议”是交流、是对话、是学生间的互动合作。“练”即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整个教学中我将导、读、议、练“贯穿于始终。四、教学设计说设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的设计理念是: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

7、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结合以上要求,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一、由笔名导入(2分钟)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10分钟)二、有效复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5分钟)说设计四、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13分钟)五、深化主题:品析词句,体悟主题(10分钟)一、由笔名导入

8、:落花生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二、有效复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同桌间再读第一段并相互检测第一自然段里面的多音字的读法,如“空”、“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