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doc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doc

ID:50624967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doc_第1页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调查情况分析与建议新闻来源:景县妇联发布时间:2011-8-1622:20:35点击数:352为了解孩子家庭教育的真实状况,揭示家庭教育的成效和问题,为政府、学校、家长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近日,景县妇联对县城四个社区16岁以下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放家庭教育调查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在接受调查的190个家庭中,孩子涉及学龄前至初中年龄段。家长25岁-35岁年龄段的家长数量最多,占6成以上。家长受教育程度最低为初中,最高为本科生。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最多,占70%。家长的职业分布包括工人、工商

2、人员、公务员、教师、无业待业人员等。一、家庭教育现状1、在家庭氛围的自我评价调查中,只有64%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和谐,幸福快乐,有33%的家长认为还可以,有3%的家长认为和孩子之间有隔阂,甚至常有矛盾。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亲子关系越和谐。在对另一组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和孩子谈心的时间越少,亲子关系明显越紧张。2、父母在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父母亲互相商量,意见统一的有77%,平等对待孩子,让孩子发表意见的65%;家长花费精力的事情主要是:孩子的学习与智力开发有70%,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有61%,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有32%

3、。在对小孩买书的问题上,认为引导孩子读好书,有利于孩子成长就全力支持的75%,只买与学习有关的书籍16%,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12%。3、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与沟通上:当孩子回家诉说在校的烦恼,您发现老师的教育方式与自已教育方式有出入时,能够与孩子作合理分析的有34%,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有37%,讲清楚道理,让孩子自己分辨是非的有24%;认为表扬或鼓励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头表扬53%,物质奖励33%,从感情上亲近他36%,多给零用钱6%,让他做喜欢的事情26%,带出去游玩13%;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会带孩子外出游玩的46%,上兴趣班学习的45%,在家休息23%,商场购

4、物的7%。以上情况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二、存在的问题1、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的观念存在偏差。调查研究发现,孩子上学开始时,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有一定的计划安排40%,根据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42%,听老师的,老师让怎样就怎样15%,无所谓,任其发展3%;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一直陪在旁边督促的有41%;孩子的兴趣不是放在学习上而是其它

5、方面(如绘画、唱歌、无线电、电脑等),家长的态度是:一律不允许4%,完成作业后可以搞58%,节假日可以搞30%,不干涉16%。2、家长期望值与孩子实际有差距。本次调查显示,对孩子的成长状况认为满意的39%,较满意51%,不满意10%。家长们把孩子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孩子主观不够努力。3、亟待更新家长观念,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家长认为目前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主要是:工作忙根本没时间28%,有时间自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46%,想和孩子沟通,但孩子不听18%,家长彼此有分歧9%;父母在家里和孩子共同关注的话题主要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占57%,孩子问问题时,忙于应付、

6、不乐于回答或告诉孩子:长大就知道了达23%;有63%的家长面对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能为力很烦恼,希望能得到帮助。三、建议和对策1、别把孩子的成长寄托在优越的条件上。在家长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以为重视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上了好的学校孩子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其次就是重金请家教,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提高;再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兴趣就会广泛。而自己就只顾赚钱去了,有了钱就能解决孩子的一切。其实,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其情感投入也不一样,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温暖”的概念,如果这一概念形不成,孩子对家的归属感就很淡漠

7、,同时会产生被遗弃感,这种感觉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孩子一生。2、多给精神食粮,少给物质满足。接受调查的家长普遍感觉到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正是孩子们的许多物质需求都被轻易满足了,而精神方面的需求又长期得不到关注和强化。家长要及时有效地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适度控制对其物质需求的满足。3、挤出时间,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家长工作忙是为了生计、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空间,以便为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其实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就得不偿失。建议家长挤出时间,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孩子,及时的引导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4、正确引导孩子

8、获取知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