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点评.docx

201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点评.docx

ID:50626171

大小:120.0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201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点评.docx_第1页
201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点评.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1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点评.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今年是吉林省新课程的第二次高考,试题依然延续了去年的试卷风格,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基础性、学科性的特点;纵观地理试题均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具有浓厚的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试题稳中求变,力求创新,保持连续性,体现过渡性,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总体要求。  一、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表:  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  二、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紧扣《

2、考试说明》,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判读、气候、河流、地质作用、陆地自然资源、农业区位、工业区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地质灾害成因、湿地生态环境效益,所有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主干知识点,地理试题没有出现超出考纲的偏题、怪题。  2。地理特色显著,图形图标共8幅,一个表格。  需要考生对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学科特征明显。  3。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  新课标力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3、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这在我们的此次高考命题中也有所体现。  4。依旧注重对课本活动案例、阅读、问题探究部分的考查。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以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活动为基础,对气候、水资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查,今年新课标全国卷又以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问题探究为基础,对气候特征、水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考查。考试对课本这些内容的回归要求着我们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对案例的设计与运用。在第一时间

4、分析此卷,我们发现,就地理部分而言:总体难度略有下降,考点分布均匀,自然地理部分考查量略高于人文地理部分。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地理试题共100分,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共11题所占分值44分,其中第6-8题、第9-11题、第36题、(第43、44题选作其中一题)为自然地理部分,所占分值为62分;第1-2题、第3-5题、第37、42(选作)题为人文地理部分,所占分值为42分。一、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越来越多,且更侧重于能力考查及知识的综合性考查。(第6-8题主要利用基本的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

5、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比例尺的计算。)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侧重于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多以时代背景为材料,以景观图、地形图等提供各种信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11题考查区域内地形、河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36题以新加坡为地理背景,考查区域内水资源现状与原因,以及人类应该采取怎样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三、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主要考查内容是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地域类型、形成条件、发展特点以及该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侧重于考查从材料、图表以及各种分布图中提取有效

6、信息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第3-5题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第1-2结合当前热点日本地震考查工业生产活动,第37题考查某一类型产业布局,第9-11题考查区域内交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选修部分的考题多结合社会热点,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题型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侧重考查学生定位、提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2题结合所给区域图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第43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和防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第44题结合图表分析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

7、的不利影响,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总而言之,无论从近些年来的全国卷还是新课标卷乃至各地地方卷来看,基本的地理学工具运用水平和运用地理学基本常识解决现实问题越来越成为高考命题的旨趣所在。加之命题方式和角度越来越灵活多变,所以,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考生而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应该成为学习的重点,而技巧永远不能代替持之以恒的勤奋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维飞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