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惑”不要“解气”.doc

要“解惑”不要“解气”.doc

ID:50701111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要“解惑”不要“解气”.doc_第1页
要“解惑”不要“解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要“解惑”不要“解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要“解惑”不要“解气”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解惑”是为师者的一大责任。可是,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课堂管理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分明不是在“解惑”,而是在“解气”。有这样一个案例:初一(1)班教室里静悄悄,在上自习课。翟老师坐在讲桌后面批阅作业。忽然,她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用圆珠笔使劲地戳了几下本子,又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李平!过来!”她怒气冲冲地一喊,把正在写作业的学生吓了一跳。李平从座位上站起来,脸色顿时煞白。翟老师对走到跟前的李平展开他的作业本:“你看看,你都是乱写的什么?这字还有法看吗,和一堆乱草一样!”李平瞟了

2、本子一眼,低下头没说话。“你说,我说过你几回了?你就不能认真写一次作业?你看你写的这些字谁认识!你懂不懂尊重老师!都像你这样写作业,老师还不得累死!”翟老师气得站起来,把本子撕成两半,又将撕坏的本子重重甩在讲桌上:“回去重写!再乱写乱画,我还撕!”似乎这样才觉得解气。李平拿过撕坏的本子,回到座位上哭了起来。案例中翟老师处理学生作业字迹潦草问题的方法过于偏激。在学生面前,老师也太失态。这种毫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做法,等于公开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身上最丑陋的东西。还好,翟老师还只是将撕坏的本子掷到讲桌上,而没有像某些老师那样为显示对乱写乱画的无法容

3、忍而掷到学生脸上。面对弱小的学生,撕坏他的本子,又践踏他的尊严,那是何等的威严畅快,何等的解气,但又是何等的粗野丑陋!李平同学的本子是他的私人物品,是他的“个人财产”。尽管本子不值几个钱,但它被翟老师愤怒撕掉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物品,老师究竟有没有处置权?根据我的所见和耳闻,这类现象在小学和初级中学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相当普遍。比如说在某数学课上,有个学生眼睛不是盯着老师盯着黑板专心致志听讲,而是低头在下面玩圆规。老师发现后,快步到他跟前,一把将圆规抓到手,怒视该生片刻,然后转身回到讲台。下课后,这个学生跟着老师要圆规。老

4、师生气地说:“先想想你自己的错误,想好了再来找我。”这个学生挺害怕数学老师,怕找老师再碰钉子挨训,就放弃了。数学老师也没再提圆规的事。其实,数学老师并不稀罕那个圆规,回办公室后随手放在了自己专盛杂物的抽屉里。如果以后学生不再来要,他也就忘记了。没收一个小小的圆规,说老师“侵犯学生财产权”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仔细想一想,学生的世界里还能有什么?学生手里能有多么贵重的东西?学生的东西老师可以据为已有,学生是否也可以如法炮制,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将其他同学或弱小者的东西据为已有?凡是任课教师,在自己上课的课堂上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课堂纪律,就是“上

5、我的课,不准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如果是上数学课,学生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比如写历史作业,就是违反课堂纪律。让数学老师发现了,抓到手里,学生幸运的话,下课后向老师认错要求归还本子,老师能归还他。如果不幸运,也就是说老师是那种“严厉型”老师,或近期上课写其他学科作业的学生较多,老师“善心”归还作业本没有得到好报,学生并不因此而有所收敛,那么,作业本是八成要不回来了。圆规也好,其他学科的作业本也好,毕竟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用品。尽管学生“违纪”,但远远达不到必须付出这些东西才能“赎罪”的程度。老师没收这些东西,出发点也许是让学生感到心疼,从而不敢再重复类

6、似的错误。实际上,老师不用这种侵权的办法也能达到这种目的。就说圆规吧,老师点一下这个学生的名字,请他注意听讲就可以了。大多数学生在被老师点名后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回到认真听课的状态。我在上课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学生抬头看我的时候向他示意不要玩了,有时也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轻轻从学生手里拿过他玩的东西,放到他课桌的醒目位置,然后对他微微一笑。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我的意思,立刻挺胸坐正,开始注意听讲。再说写其他学科作业,在作业失控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杜绝学生上课写其他学科作业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老师的处理要人性化,不能用野蛮来治“违纪”。用

7、没收或撕掉作业本的办法,既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又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可,得不偿失。教师不能任意妄为,就如警察不能任意妄为是一个道理。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约束,但道德的约束是“道义上”的。而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是“法”所不容的。“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犯“法”就要负法律责任。教师侵犯学生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都是触犯“法”的行为,逾越了教师行为的底线。尽管现阶段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详尽法律条文,教育界的犯“法”者还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但教师应当明白,这一底线是不能逾越的。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学生的错误

8、。可想而知,一个教师为一件小事便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样子,那班上学生的热情能有多大,学习兴趣能有多高,自尊心能有多强,不言自明。久而久之,只会令学生敬而远之,恶化师生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