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

ID:50705587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_第1页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_第2页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_第3页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以智能制造提升工业能级“智能车间”既快速提升了企业效率,又为机器人研发生产开辟了市场空间。目前,苏州市冇16家“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900台工业机器人批量“上岗”,“智能制造”提升苏州工业能级效应初显。“现在试用的进口高端自动化设备,一台20万元,过去操作一台机器两班8个人,现在只要4个人就行,直接节省4个人的劳动力成本,按照普通工人年薪5万元算,智能化投资…年就赚回來了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月其说,过去企业依靠机器“换”工人,现在可以让机器人做“柔性工作”,代替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操作。“人比较情绪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有影响,因此我们能够用工装

2、的就不用人工,比如过去有些部件的漆膜很容易被工人碰伤,使用机器人后很少发生这样的情况沈月其表示,经过测算,引入智能化制造,主材报废率降低了60%,车间劳动力生产效率提升了60%o在昆山龙腾光电冇限公司的新一代面板生产智能车间,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更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14.9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00台,每台设备都配置一台控制电脑,通过网络实现自动化控制。由于面板生产的特殊要求,企业在智能监控上做足了文章。据介绍,龙腾光电的智能车间系统内含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检测,通过无线数传设备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行集中判断处理

3、。智能制造业让企业产能得到提升,产品缺陷率降低18%。苏州市经信委投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工业经济总量大、体系较为完善,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同时苏州市已进入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严峻挑战。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为此,苏州市2015年推进“智能车间”建设,经初审及专家组评审,有16家企业的智能车间获得“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称号,示范智能车间数位列全省第一。16家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约20亿元,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共约900台。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提高智能制造

4、水平重点是要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而以推进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设备实现联网、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车间环境实现智能监控、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实现联动协同、售后服务实现智能化为重点的“智能车间建设”工作是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必由之路。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认为,当下在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已经凸显工业机器人应用价值,未來在生物医药、微纳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也将广泛使用智能化设备,机器人将参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市场广阔,让苏州高校产学研的成果与企业的智能改造需求一拍即合。近期,苏州工

5、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自主研发的自动导引车就在当地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屮试用,自动导引车研发项冃负责人王应海教授介绍,只要在一台平板电脑屏幕显示的工作区示意图上随机点击一个工作站点,自动导引车就准确跑到了指定地点。“其实不管什么品牌的平板电脑或者台式电脑,只要安装了软件都能远程控制。”王应海表示,用电脑控制只是满足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的特殊运输需要,而常规性的运输丁作无需人T操作,自动导引车会根据地面安置的反光胶条进行移动。该自动导引车主自主研发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融入大规模可编程芯片,实现了指令的快速传递。这款自动导引车所有的程序设计、传感器设计、卬制电路板设计等具有

6、独立的知识产权,性价比与国外大型同类产品设计厂商相比更胜一筹。苏州工业园区有大量以制造生产环节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随着制造业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冇着大规模机器替代人工的迫切需求,也为机器人产学研合作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人机器人系统(苏州)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系统和自动化焊接系统的集成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焊接、切割、涂胶、搬运、激光技术等领域,涉及行业包括了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公司成立3年來,销售额年年翻番。目前,工业园区已经聚集起了像苏州北人、华兴源创、江苏汇博、苏州钳电等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公司。据不完

7、全统计,工业园区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规模。苏州市经信委口前公布了这个市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囊括了56家智能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苏州地区自动化集成商已经超过200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逐渐形成,机器人产业区域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机器人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智能制造”正为苏州工业输送着新动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