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低温疗法.ppt

冬眠低温疗法.ppt

ID:50709868

大小:9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5

冬眠低温疗法.ppt_第1页
冬眠低温疗法.ppt_第2页
冬眠低温疗法.ppt_第3页
冬眠低温疗法.ppt_第4页
冬眠低温疗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眠低温疗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冬眠低温疗法制作者:陈小芳目录(一)概念:(二)机制:(三)适应症:(四)禁忌症:(五)护理要点:概念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机制当体温降至30℃时,脑代谢率仅为正常体温时的50﹪左右,脑脊液的压力较降温前低56﹪.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平均减少6.7﹪,脑脊液压力平均下降5.5﹪.低温还能显著提高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腺苷酸激酶的活性,后者能使二磷酸腺苷(ADP)迅速转化为ATP,而是维持脑组织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适应症①:中枢性高热、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严重脑

2、挫裂伤的病人。②: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缺氧以及鞍区和脑室内手术后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③: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居高不下降时护理要点(一)环境准备:将病人安置于单人房间,室内光线宜暗,室温18℃~20℃.室内备氧气、吸引器、血压计、听诊器、水温计、冰袋或冰毯、导尿包、集尿袋、吸痰盘、冬眠药物、急救药物及器械等,由专人护理。(二)降温方法:①药物使用: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如冬眠Ⅰ号合剂(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及派替啶)或冬眠Ⅱ号合剂(派替啶、异丙嗪、双氯麦角碱),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②物理降温:可

3、采用头部戴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表浅部放置冰袋,此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方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3℃~34℃,腋温31℃~33℃较为理想。(三)严密观察病情:在治疗前应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和神经系统病征,作为治疗后观察对比的基础。冬眠低温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止冬眠疗法或更换冬眠药物。(四)饮食:随着集体代谢率降低,对能量及水分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确

4、定饮食种类。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相同。低温时病人肠蠕动减弱,应观察病人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返流和误吸。(五)预防并发症:①肺部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由于病人处于昏睡状态且因药物作用,肌肉松弛,病人易出现舌下坠,吞咽、咳嗽反射均较正常减弱,故应定时拍背、予以雾化吸入,以防肺部并发症。②低血压:低温使心排出量减少,冬眠药物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而引起低血压,在搬动顶人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③冻伤:冰袋外加用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观察防止冰袋处的皮肤和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耳廓等处的血循环情况,定

5、时局部按摩,以防冻伤。④其他:由于病人意识障碍及循环功能减低,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冬眠低温时,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六)缓慢复温: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天。停用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相同剂量的药物维持时间直至停用;为病人加盖被毯,让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加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复温,温度应适宜,严防烫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