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

ID:50719421

大小:6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_第1页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_第2页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_第3页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边化角)②,,;(角化边)③;④.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5、余弦定理的推论:,,.6、设、、是的角、、的对边,则: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注:在中,则有(1),(正弦值都大于0)(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7、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8、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9、常数列:

2、各项相等的数列.10、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1、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3、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14、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可看做自变量是n的一次函数)15、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已知任意两项求公差)16、是等差数列,若(、、、),则;若(

3、、、),则.17、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①;②.(可看做自变量是n的二次函数)18、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③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成等差数列.19、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不等于零,其奇数项符号相同,偶数项符号相同。()20、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22、

4、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23、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24、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②.③,,成等比数列.2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①二次项系数化为正;②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或求根公式);③若无根或只有一根,则根据图象判断不等式解的情况;④若有两个根,看不等号,大于号取两根之外,小于号取两根之间.(也可根据图像判断);⑤解集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2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①;②;③;④.例:28、设、是两个正数,则称为

5、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29、均值不等式定理:若,,则,即.30、基本不等式:①;②;③;31、极值定理:设、都为正数,则有①若(和为定值),则时,取得最大值.和定积最大②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取得最小值.积定和最小32、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的步骤:①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②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4、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

6、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35、空间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④圆台的表面积;⑤球的表面积.36、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②锥体的体积:;③台体的体积:;④球体的体积:.1、在△ABC中,a=,b=,B=45°,则A等于()A.30°B.60°C.60°或120°D.30°或150°2.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的值是()A.B.C.D.3.与,两数的等比中项是()A.1B.C.D.4.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等于()A.1B.0或32C.32D.5.设,则下列不等

7、式中恒成立的是()A.B.C.D.6.已知是等差数列,且则()A.12B.16C.20D.247.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A.B.C.D.8.若,则等于()A.B.C.D.9、在△ABC中,周长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成立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10.在等比数列中,若,且则为()A.B.C.D.6或或11.在△ABC中,若,则.12.在等比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_.14.等差数列中,则15.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2=9,a

8、1a2a3=27,则{an}的前n项和Sn=__________.16.已知,在△ABC中,A=45°,C=30°,c=10cm,求a、b和B.17.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8.已知集合A={x

9、,其中},B={x

10、},且AB=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