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

ID:50719495

大小:43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7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_第1页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_第2页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_第3页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_第4页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导师手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亲子沟通公益培训师培养计划每次半天(3小时:9-12点)第一次学习日期:4月14日地点:青少年活动中心9楼日期序号单元训练操作说明需要资料第一次一培训定向和启程选举班级管理小组欢迎和致谢承诺和意愿巩固关系班级管理二成长回忆(强化正面影响的原则)请你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记忆深刻的一个家庭教育事情(负性),你当时是怎样的感受?你希望家长怎么做可能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分享与交流学员自己的笔记本三“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分组讨论:每个人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小时候有过的“不良行为”,说说你当时为什

2、么要那样做,动机和原因是什么?最后小组总结出小孩“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动机和原因。①吸引关注②显示力量③报复平衡④自暴自弃⑤归属感⑥好奇体验⑦优越感⑧能力不够(认知和行为)大挂纸第二次四信念盘点分组讨论:盘点一下我们对于自己、他人和事情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中有哪些是小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和经历而形成的。各组列出至少10条。(经历—信念;信息—信念)大挂纸五换框分组讨论:对于上面单元列出的一些消极的和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从纠缠于问题转向解决后想要的结果,从失败的结论转向暂时的挫折和反馈,从不可能的

3、限制转向“就像”或“已经”,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形成一些怎样的信念?各组分享和总结大挂纸六家长的需求和教育信条集体讨论:1.我们已经或可能会成为家长,那么,在孩子教育上我们有怎样的需求需要孩子来满足我们?2.这些需求反映了我们怎样的教育理念?3.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的心态将会怎样?4.那样的心态又会驱使我们做出怎样的教育行为?5.这些教育行为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什么影响?6.我们需要和孩子建立一个怎样的亲子关系来作为教育的基础?大挂纸七介绍人际冲突和沟通分析图第三次人际冲突和沟通分析图当冲突出现

4、时,理智型的人会有理解和不理解两种情况。如果能理解对方出现这种行为是在满足他的正当需求,那么,就会有多元思维来谋求多赢。于是采取协商解决的方法,最后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并因此强化自信。这份自信使他更相信自己是有资格满足需求的,就会维持坦诚的姿态去面对他人。内心也是平和的,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于他人就会显得喜欢和接纳。如果不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样,只有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的二元思维,那么,就只会选择对抗或者逃避,这样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产生的挫败感会让

5、自己觉得很没有能力,并因此强化了自卑甚至更多的自贬。于是就会逐步产生自己没有资格幸福的想法,并会把自己伪装起来。而内心始终是纠结的。因为失望和无力,对他人会显示出不喜欢和不接纳。其实,当不理解对方时,只要坚持多元思维,就能通过协商找到解决之道。冲突出现时,感觉型的人会有喜欢和不喜欢两种情况。如果感觉型的人能显得喜欢(接纳)冲突,因为他心中充满希望,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于是内心就会维持平和,就会采取坦诚的姿态去面对冲突并谋求协商解决。他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自己的需求满足。这是基于自尊和自信,并相信

6、自己有能力去应对冲突以赢得可能的双赢结果。他的协商解决会印证多元思维的有效性,于是对于冲突会有更积极的理解。虽然感觉型的人可以不喜欢冲突的压力,但是,只要心中还是有希望的,那么就能恢复内心的平和,采取坦诚的姿态去面对,就会走上协商解决的光明道路。一沟通姿态和对待孩子的不良方式分组讨论:各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分析。1.情景中的当事人是在用怎样的姿态沟通?(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2.会导致什么问题?1.自我检视自己平时主要以什么姿态在进行人际沟通?2.这样的姿态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什么问题?3.

7、家长还有哪些对待孩子的不良方式?(耍权威、说教、挖苦、)4.建设性的沟通应该是怎样的?(尊重、理解、信任、成全)一戈登模式全景图参加人员拿取一个写有戈登模式有关内容的彩纸卡,然后思考自己这张卡上的内容的层次,根据内容的层次先后逐一贴到白板上,全体学员拼出戈登模式全景图。彩纸卡第四次二把握行为,归属问题请学员写出一些孩子的行为,然后分析它们是行为描述还是评价判断。戈登模式关注的是具体的行为。讲解行为的划分:以父母来决定是否可以接受,但同时需要家长去把握自己的需求和受到的具体的影响。只有当家长合理的

8、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能说出具体的影响时,家长父母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出不可接受。否则只能说是耍权威。请学员写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该问题归属于谁?谁应对问题的解决负起责任?独立成长原则:把问题的归属权还给当事人,促进当事人的成长。三体验家长对待孩子的种种无效方式搭档练习:两人一组。搭档A向搭档B说出自己孩子(或自己作为孩子曾经有过)的一个具体的令家长不可接受的行为,搭档B开始扮演家长对扮演孩子的搭档A做出反应。搭档A去体验孩子受到这些反应后的感受,以及可能会有的反应。一轮完成后交换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