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

ID:50731901

大小:17.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六安一中高二选修(2)朱小龙研究目标(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2)了解对联的特征、种类探究目标要求:1、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2、加强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可通过手机上网、调查收集有关对联的材料对联是一种传统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他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

2、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最早的一副对联,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杀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一、对联种类:1、节令联: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大多说春联可以通用。2、喜庆联:又称贺联,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

3、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既有通用也有专用的。3、衷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同样有通用也有专用,但在实用中注意区分。4、名胜联: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5、题赠联: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6、

4、杂感联: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7、学术联: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8、趣巧联: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二、对联的历史起源:我国古诗文,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如一些上古歌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至先秦两汉,如《易经》中“渺能视,跛能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诗经》中的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三、对联的要求: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双成对,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

5、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要求如下: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四、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五、研究感悟: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

6、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