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

ID:50732689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册《美妙的人声》说课稿青铜峡市四中杨建宗一、说教材《美妙的人声》是新课程湘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是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这一目标。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八首声乐欣赏作品;第二部分是有关于音乐家贺绿汀、人声的分类、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是总结各类人声特点,判断歌曲演唱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我在设计课时及课时内容时考虑到学生音乐欣赏经验欠缺,单元教学

2、内容多这两点原因,所以,我设计了3课时完成本单元内容。第一课时,我以欣赏《回声》、《跳蚤之歌》、《春雨》、《当兵的人》这四首歌曲为内容展开教学,因为,这四首歌曲分别是童声演唱、男低音演唱、女高音演唱、男高音演唱四种不同的人声演唱,所表现得音乐形象具有代表性。能使学生感受鲜明。在第1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我设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聆听作品感受童声、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的人声音色特点(2)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3)学生通过聆听作品理解不同的人声音色表现4不同的音乐形象的表现特点。教学设计时我以培养学生音

3、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的美为基本教学目标;以学生聆听作品体验不同的人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时的艺术魅力为重点;以学生能理解不同的人声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的表现特点为难点。因为,新课程音乐教学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说教学方法1、为了使学生对不同的人声特点有深刻感受,我合理安排歌曲欣赏顺序,让学生有对比的欣赏。首先,欣赏男高音独唱歌曲《当兵的人》其次,欣赏男低音独唱歌曲《跳蚤之歌》。这两首歌曲人声音色对比鲜明,学生感受鲜明。再次,欣赏女高音独唱歌曲《春雨》,最后,欣赏童声合唱《回声》学生通过对比便很明显的感受到童声与成人男女声音色的区别。2、为解决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通过聆听歌曲——精炼讲解4——聆听歌曲这样的欣赏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体验歌曲的艺术表现魅力。3、本课是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

5、一堂欣赏课,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聆听,获得深刻感受。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短精辟的语言说明人声演唱在音乐艺术中的魅力,引入本课。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声演唱的艺术价值。2、新课教学(1)教师介绍人声的几种常见类型,学生了解。【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人声类型。(2)学生阅读《当兵的人》和《跳蚤之歌》的歌词。【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为使学生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做铺垫。(3)学生分别欣赏《当兵的人》和《跳蚤之歌》【设计意图】对比体验男高音、男低音这两种人声特点。(4)教师总结男低音、男高音人声特点

6、。【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男高音、男低音这两种人声特点的理性认识。(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两首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理解男高音演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曲的人声表现魅力和男低音演唱《跳蚤之歌》这首歌曲的人声表现魅力。4【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不同人声的艺术表现魅力。(6)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再次聆听这两首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男高音、男低音这两种人声的印象,再次感悟男高音、男低音这两种人声的艺术表现魅力。(7)以欣赏上述两首歌曲的方式分别欣赏女生独唱歌曲《春雨》,童声合唱歌曲《回声》。3、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非

7、常适宜用任意一种人声去表现。如:男低音音色深沉、粗放、浑厚、音域较低,就不适宜表现具有明亮、辉煌的音乐气质的歌曲,而最适宜表现具有沧桑、诙谐、深沉的音乐气质的歌曲。再如,童声音色纯真、甜美、娇嫩非常适宜表现具有儿童气质的歌曲,而不适宜表现具有气势磅礴、壮丽、宏伟气质的歌曲。所以,同学们在用人声表现音乐作品时,要根据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恰当选择人声类型,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效果。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