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doc

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doc

ID:50742724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doc_第1页
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钱梦龙: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如何上好语文课?听一般的特级教师谈经验还不过瘾,一定要听语文泰斗说说。今天,小编给你带来全国语文教育泰斗钱梦龙的经验,钱老认为,现在很多老师都感叹不知道怎么样教语文了,那是因为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大弊端,去知识、去传统、去训练的新课标中的一些提法让老师教学成为了空中楼阁,要重新找回教语文的感觉,一定要反思,语文是一门什么课程?上课前多问问“我教的是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

2、?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就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课程意识,看似很“虚”,其实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那么,语文是一门什么课程?用一句话表述就是: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语教育。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民族语教育,并不是把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狭隘化了,也不意味着语文课程可以放弃思想、人文教育。我教的是语文,几十年来始终坚守的一个立场是,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既然本质上就是民族语教育,那么

3、我上课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并解读文本的?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以阅读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丰富的表现力;在此同时,必然也受到范文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操的熏陶感染,因为学生学习的文本,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的堆积,而是典范的、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的言语成品。因此,正是对民族语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新

4、课标中提出的不要系统的教授知识,无疑将语文教学置于空中楼阁,这种去知识,去传统的做法让老师越发越不知道语文该教什么。语文课,其实离不开生动活泼而又有效的“训练”早在1982年,我就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的教育理念。这一直是指导我的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它支配着我上的每一堂课。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理念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而不久前中学生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纲要性条例,说明至少有两朵花还开着。而这些年来,应试式的“操练”愈演愈烈,莫名其妙地在“训练

5、”和应试式“操练”之间画上了等号,于是,在一片反对应试教育的声浪中把“训练”也连同脏水一起泼掉了。那么,训练是什么?怎么训练?实质上训练是一个怎样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问题。老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必须真心实意地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越俎代庖,把教师自己认知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其次,必须真正把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导”,也就是只能因势利导,使教师的“导”成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削弱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师生互动,

6、必定是生动活泼的有效的“训练”。其实,教育本身就是训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强,学生要学会阅读、学会作文、学会听说,并通过读、写、听、说的实践提高语文素养,更不能须臾离开训练。排斥训练,无异于抽空语文教学的内容,使语文课程蜕变成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跟思品课、政治课、历史课等其他人文学科没有了区别,结果必然是严重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提问,才是语文教学的“诀窍”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诀窍”。教读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在教读之前,必须教会学生自读。“自读”不是“预

7、习”,而是一种以培养自读能力为目标的阅读训练方式。我一般要求学生在自读中借助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现在还可以网络查询)和课文注释,按照阅读文章“由表及里”的思维流程进入文本,揣摩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以及质疑问难等等。教一篇课文的目的不是“教懂文章”,而是“教会阅读”,教会学生会读一类的文章。二是老师要会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问题设计得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或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注意避免那些“教学圈套式”的“伪问题”。某些展示课

8、上常常可以看到老师的提问不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而只是为了从学生嘴里“掏”出一个预期的答案,这个答案其实早已编入了课前制成的ppt课件之中,这种所谓的提问只是一个诱使学生入我彀中的“圈套”而已。我更重视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的很多课都是建立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的。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就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读书长进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训练,学生提问的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而学生提问水平的提高事实上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既然学生是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