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

ID:50743406

大小:4.3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3-13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_第1页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_第2页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_第3页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_第4页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QC成果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概况小组注册小组活动小组课题成立时间:2007年3月注册登记号:QC-2007-S1-02活动时间:2011年1月-12月活动次数:12次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简介姓名性别文化水平职 务角色组内分工邬琼男本科首席技师组长措施制定邓勇男本科分厂副厂长副组长协调工艺与设备韩宝男本科分厂技术员组员对策实施杨明男本科炼钢区工组员对策实施李海波男本科炼钢区工组员数据分析熊磊男本科炼钢区工组员数据分析杨春雷男本科白班主操组员协调设备王熠男本科白班作业长组员协调工艺与设备牛春刚男大专机械点检组员机械维护尹天平男本科电气区工组员电气维护一、选择课题名词解释:转炉终点碳氧积=转

2、炉终点氧含量×转炉终点碳含量;碳氧积合格率,即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碳氧积低于理论碳氧积炉次所占比列。炉龄区间碳氧积优良水平2000炉前0.00262001-4000炉0.00274001-5000炉0.00285001-6000炉0.00296001-10000炉0.0032表1:四钢轧总厂碳氧积判定标准制表人:熊磊制表时间:2011年1月26日降低终点碳氧积对炼钢经济技术指标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我厂生产的IF钢,降低终点碳氧积,对后工序的操作、钢水质量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一、选择课题IF钢产量不断攀升,我厂2009年、2010年IF钢产量分别为30万吨、4

3、0万吨,预计2011年IF钢产量将达到50万吨。提高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产量要求质量要求IF钢降级改判率较高,2010年我厂IF钢降级改判率约为15%,转炉碳氧积合格率较低是导致IF钢降级改判的关键因素。总厂为稳定IF钢全年生产,对碳氧积合格率设定63%指标。指标要求选择理由图1转炉作业区QC小组活动进程甘特图计划时间实际时间制图人:韩宝制图日期:2011年12月16日项目阶段与步骤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P选择课题现状调查确定目标要因分析制定对策D对策实施C检查效果A巩固与标准化总结及下步打算活动计划表22010年碳氧积合格

4、率统计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碳氧积合格率(%)49.1142.1147.1764.3372.3466.1754.0551.9473.641.2230.1828.3751.51图22010年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柱状图制图人:熊磊制图时间:2011-01-16制表人:熊磊制表时间:2011年1月26日二、现状调查图22010年IF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折线图制图人:熊磊制图时间:2011-01-20结论1全年碳氧积合格率为51.51%,未完成绩效目标,12月份最低只有28.37%,只有4月、5月、6月、9月四个月完成了目标

5、。二、现状调查原因底吹状况及控制差试样无代表性炉型变化大出钢温度高其他炉数85251584比例(%)6218.210.95.82.9累积(%)6280.391.297.1100制图人:杨明制表时间:2011年1月26日表3IF钢碳氧积不合格原因统计表统计了2010年第4季度137炉碳氧积不合格的IF钢,找出不合格原因:图3IF钢终点碳氧积不合格影响因素排列图二、现状调查结论2:造成碳氧积不合格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底吹状况不佳且控制不当,终点脱碳困难,终点氧超。底吹元件的使用寿命在4000炉后逐渐恶化,生产中如何保护好底吹元件没有完整、长期、有效的措施。制表人:杨

6、明制表时间:2011年1月26日目标:2011年终点碳氧积合格率≥70%。图4活动确定的目标值制图人:韩宝制图时间:2011年1月26日三、确定目标1、客观的指标要求该指标是保证全年IF钢生产稳定顺行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完成。2、曾经的历史成绩2010年5月、9月IF钢碳氧积合格率达到70%以上,通过总结这两个月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实现IF钢碳氧积合格率≥70%。3、实际的现状依据小组主要攻关目标是根据两座转炉炉龄关系稳定炉底水平,进而稳定碳氧积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炉役后期碳氧积合格率,从而保证整个炉役的碳氧积处于平稳的状态。通过小组攻关,如能解决70

7、%炉次的底吹状况及控制问题,以此计算活动后合格率将达到1-(1-51.5%)×[(1-62%)+62%×(1-70%)]=72.5%。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三、确定目标图5因果分析树图制图人:韩宝制图时间:2011年2月12日四、原因分析底吹状况及控制差法测量机静搅时间短底吹流量压力波动大顶搅能力不够炉型控制不佳供气系统维护欠缺冶炼后期搅拌能力差终点碳有偏差无终点碳、氧静搅时间无统一标准静搅时间设定有差异管路、仪表未检查点检不符合标准氩气压力不满足要求终点供氧制度标准氧气压力不满足要求流量枪位未按标准补炉未制定有效计划熔池深度的控制大面补炉控制差炉底波动较大炉底维

8、护差底吹效果不明显底吹强度设定不合理TSO探头未取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