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

ID:50744268

大小:6.9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3-1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_第1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_第2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_第3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_第4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提问1.岩石的分类,及代表性岩石2.沉积岩的特征3.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BCAD1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地震——裂缝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2流水侵蚀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3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风力堆积——沙丘风力侵蚀——风蚀“蘑菇”4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破坏、搬运、堆积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主要表现太阳能地球内部能量来源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力量来源自主探究5第一部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6学习目标1、记住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并会分析原因,记住褶皱与断层的种类及形态。2、会分析判断地质构造的种类,会分析在外力作用下各种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3、通过实例知道地质构造的意义及其分析

2、。7二。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82、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地震多发碰撞张裂例:世界最大的两个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球板块运动.f4v910碰撞巨大的山脉例-----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而成、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岛弧链:例-----东南亚群岛就是亚欧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碰撞而成海沟:例------世界上最大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就是最大的陆地板块亚欧板块和海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1、两个陆地板块碰撞:例:喜马拉雅山就是亚欧

3、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形成的2、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消亡边界11板块碰撞12大洋板块俯冲图海沟13马里亚纳海沟14张裂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生长边界15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16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实例边界类型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和巨大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边界张裂形成或东非大裂谷、红海边界板块相对移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山脉高原消亡海沟山脉岛弧消亡裂谷海洋生长17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 B.各板块既

4、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C.美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4.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D.安第斯山脉CBDD5.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位于下列哪个板块中: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A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红海是由两个板块分裂形成的,这两个

5、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C18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概念19(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挤压?张裂?)(2)岩层受力后,岩层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褶皱与地表形态挤压20褶皱与地表形态合作探究甲处岩层形态形成向斜乙处岩层形态形成背斜地形:甲()乙()甲乙向下凹陷向上隆起山谷山岭21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22合作探究:判断背斜、向斜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比较准确的方法是什么?一般方法是根据岩层

6、的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比较准确的方法是根据水平方向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23地质构造褶 皱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岩层一般向下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最准确的判断方法)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常形成或侵蚀后地貌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因为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图示隆起凹陷山地谷地盆地谷地山地24背斜山向斜谷25褶皱与地表形态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态演示原因: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松散,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

7、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6甲处为____构造,地形为____乙处为____构造,地形为____褶皱与地表形态甲乙背斜向斜山岭山谷27背斜向斜地形(未受侵蚀)岩层形态倒置地形(受侵蚀)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地形成因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受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地.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282.读图4-9,完成下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