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

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

ID:50779305

大小:67.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_第1页
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_第2页
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出guo为大家提供“xx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要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①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②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③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第一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    这段话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疗效的关系。强调了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炮制品药性的改变以及炮制品的选

2、择应用,以对症下药,取得疗效。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二.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柏子仁润肠通便、心安神。生品有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多用于肠燥便秘。若用于心神不安、虚烦失眠的脾虚患者,则需将柏子仁制霜,消除呕吐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三.炮制品种的选用,明确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用药时应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生理、病理、脏腑的属性、喜恶等各种因素。    第二节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

3、确。    2、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3、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4、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5、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第三节传统的制药原则    一、制药原则:[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

4、、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相畏(/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南星】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注: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    二、具体方法①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②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③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    ④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    第

5、四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①经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黄连/栀子苦寒,经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    ②经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为“从制”】    ③经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生地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变甘温之品,具滋阴补血的功效。天南星(温热)→胆南星(寒凉)】    二、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6、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