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

ID:50780847

大小:10.98 MB

页数:90页

时间:2020-03-14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_第1页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_第2页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_第3页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_第4页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前言随着油田开发技术不断进步,一方面国内低渗、超低渗油田需要超前注水开发,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油田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为及时有效地补充储层能量和改善储层剖面矛盾,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最终采收率。国内各油田根据自身不同油藏类型和注水环境的实际,建立了相应的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模式,完善了注水工艺技术系列,为新、老油田稳产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分层注水开发主要以偏心配水和空心配水分层注水工艺为主。同时也应用了桥式偏心配水工艺、扩张式液力助捞注水工艺、同心集成分层注水工艺、恒流量配水等多种分注工艺。油田开发分注工艺重

2、要性几种分注工艺技术介绍分层注水技术发展趋势培训提纲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是油田注水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确保新、老油田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该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储层内油水运动呈现错综复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一、油田开发分注工艺重要性层间非均质性由于多油层间渗透率差异很大,吸水差异也很大。高渗层吸水多,油水前缘推进速度快,水淹快;中低渗层则相反。油井见水后,见水储层压力不断升高,影响其它层出油。这种矛盾越突出,油井产量下降越快,开发效果越差。平面

3、非均质性在同一油层内,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匀,使注入水在各区推进速度不同。高渗区推进快,低渗区推进慢,造成部分油井见水。这种矛盾越突出,水淹面积越小,残留死油的面积就越大,开发效果就越差。层内非均质性由于层内渗透率的不均匀,使得注入水不能沿着整个油层剖面均匀推进。这样,在油层内部就可能形成某些未被水洗的低渗透含油带。在水淹区,也不能将原油驱替干净。这种矛盾愈突出,开发效果愈差。由上可知,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不仅要利用其“水利”,同时还要防止其“水害”。因此,要不断认识注水开发油田出现的三大矛盾,必须采取分层注水工艺等措施来减缓开发过程中的三

4、大矛盾,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最终采收率。分层注水重要性油田开发分注工艺重要性几种分注工艺技术介绍分层注水技术发展趋势培训提纲油田分注工艺发展,如同油气田开发工艺发展,油田分注工艺主要体现了封隔器及配套井下工具发展史,是完井管柱优化与测试配套的集合体。各位技能专家是油田分注工艺发展的集合基本元素,是分注工艺发展的载体,为了加快分注工艺发展,提高各位技能专家不断创新能力,本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一)井下工具设计基础知识(二)封隔器分类、型号编制方法及通用技术条件(三)八种分注工艺技术介绍二、几种分注工艺技术介绍井下工具是油气田开发完井及修井作业实现的基本

5、手段之一,是油气田开采工艺主要组成部分,对油气田高效开发起着主要支撑作用。1、井下工具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1)油气井完井工具封隔器、控制工具、扶正防磨工具。(2)油气井配套打捞及修井作业工具管柱打捞配套工具、钢丝打捞配套工具、修井作业配套工具。(一)井下工具设计基础知识项目代号单位及说明尺寸特征长度Lmm外直径Φmm外直径×内直径Φmm连接螺纹上端螺纹尺寸×下端螺纹尺寸M(普通螺纹)mmT(梯形螺纹)mmS(锯齿形螺纹)mmTBG(平式油管螺纹)mm(in)UPTBG(外加厚油管螺纹)mm(in)使用性能工作压力PMPa引力载荷FkN扭矩MKN.m2、

6、井下工具尺寸特征及使用性能数表示方法3、井下工具设计基本要求(1)满足油气田开发工艺技术要求;(2)满足油气田流体介质腐蚀要求;(3)满足油气田特殊完井工艺要求;(4)井下工具设计越简单越好;4、井下工具设计基本技巧(1)下入套管工具设计1)通井规一般小于套管内径6-8mm2)工具最大外径小于通井规外径1-2mm3)封隔器密封元件(胶筒)小于工具最大外径1-2mm(2)下入油管工具设计1)油管规一般小于油管内径2-3mm2)工具最大外径小于油管规外径1-2mm3)密封元件(胶筒)小于工具最大外径1-2mm(3)工具配合公差设计1)井下工具设计一般采用基

7、轴制配合2)基轴制配合公差优选国外一般采用H9/d9配合设计,国内一般采用H8/f9、H8/f8、H8/e9等高精度配合设计。考虑到机床跳度、井下温度膨胀效应因素,选择H9/d9优先配合公差设计比较合理。3)自锁扣整体配合公差设计一般为齿高1.25倍(1.25h)左右。(4)工具导向设计1)入井工具应考虑上、下导入设计,减少卡钻机会;2)密封组成设计应考虑轴进入导入设计,减少密封元件损坏;(5)密封元件材料优选1)对于可取式工具一般采用丁晴橡胶;2)对于永久性气井完井(H2S、CO2)一般采用氢化丁晴;3)对于井下反复开关控制工具,一般采用非弹性组合密

8、封材料(聚四氟乙烯);4)完井封隔器胶筒采用邵氏硬度70-85;5)高压作业(压裂)采用邵氏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