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及生理.ppt

耳解剖及生理.ppt

ID:50787261

大小:15.72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3-14

耳解剖及生理.ppt_第1页
耳解剖及生理.ppt_第2页
耳解剖及生理.ppt_第3页
耳解剖及生理.ppt_第4页
耳解剖及生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解剖及生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耳解剖和听觉生理一﹑耳的解剖结构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耳廓:主要结构: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脚、三角窝、舟状窝、耳甲艇、耳甲腔、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耳前切迹。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外耳道:起自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5-3.5厘米。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占外1/3和骨部占内2/3。略成S型。有两处狭窄:骨与软骨部交界处和距鼓膜0.5

2、厘米外耳道弯曲的意义避免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对某种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中耳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鼓室外壁:鼓膜内壁前壁后壁上壁下壁听小骨听骨链咽鼓管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咽鼓管:①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③防止逆行性感染的作用④阻声和消声作用乳突出生时未发育,2岁后由鼓窦部向乳突部逐渐发展。6岁后有广泛延伸。分为4种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内耳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含听觉及位觉感觉器官。?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厚约3mm,包括前庭、半规管和

3、耳蜗三部分。?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在骨迷路内,悬浮在外淋巴中。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三部分位于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骨蜗管旋绕蜗轴21/2-23/4周,全长约30-32mm。蜗底向后内方构成内耳道底,从蜗轴伸出的骨螺旋板在骨蜗管中同样旋绕,基底膜自骨螺旋板延续到骨蜗管外壁。骨蜗管被分为上下两腔,前庭膜又将上腔分为两腔,因此骨蜗管共有3个管腔,即前庭阶、中阶和鼓阶。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在蜗顶的蜗孔相通骨迷路-耳蜗骨迷路-前庭前庭为不规则椭圆形空腔,位于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前下部较狭窄与耳蜗前庭

4、阶相通,后上部略宽有5个开口与半规管相通。骨迷路-半规管3个骨半规管,称为前骨、上骨、后骨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两端均开口于前庭,其一端稍膨大称壶腹。上后半规管的一端组成一总脚,外半规管内端为单脚。膜迷路椭圆囊、球囊和膜半规管:内有感觉上皮区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感受位觉和平衡觉壶腹嵴壶腹嵴位于半规管的壶腹内,主要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毛细胞的顶部有动和静两种纤毛,而纤毛的上覆盖着一层如同僧帽一样的胶质,即嵴帽。壶腹嵴与半规管长轴垂直,形成半规管和椭圆囊之间的膜性膈,随内淋巴液的流动牵动毛细胞的纤毛偏移。膜迷路-膜

5、蜗管(中阶)中阶是耳蜗最重要的部分,外周听觉感受器-耳蜗螺旋器(CORTI器)就位于中阶位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含内淋巴。为一螺旋形膜性盲管。螺旋器CORTI器毛细胞:为听觉的感觉细胞,内毛细胞约有3500个,外毛细胞有12000个以上。有关耳蜗和听神经对声音的译码和传递的确切机理未完全清楚。内耳的生理①传音的功能:②感音功能:③平衡功能内耳的生理①传音的功能:声波振动—镫骨底板—外淋巴液运动——传递至蜗孔(外淋巴液对内淋巴液产生压力)—圆窗—前庭阶与鼓阶产生压差—基底膜振动—声能传递至毛细胞②感音功能:基底膜上的支柱细

6、胞,内外毛细胞,盖膜形成的Corti(螺旋器,柯蒂氏器),产生剪切力,使毛细胞兴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毛细胞底部的蜗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上传。耳蜗感音功能体现了一定的频率特性。③平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平衡的维持,有赖于本体感受器,视器及前庭器官的协调一致,而前庭末梢感受器在调节身体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位于前庭的椭圆囊及球囊的囊斑,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及头位变动的刺激,位于膜半规管上的壶腹嵴,接受角加速或减速的刺激。这些刺激使末梢感受器产生兴奋,由前庭神经传入大脑中枢,产生平衡反应,以调节身体在空间的姿势及位置。

7、前庭水管的解剖及胚胎发育前庭水管:是沟通前庭和后颅窝的骨性小管,它位于颞骨岩部内,起始于前庭的内侧壁,平行于总脚向后下延伸,乙状窦前开口于后颅窝内淋巴管:经此连接内淋巴囊和前庭迷路,在经连合管与蜗管相通,其内的小静脉引流来自半规管、椭圆囊代谢物质到乙状窦,维持内耳膜迷路内环境的稳定前庭水管(VA)的解剖形态:正常VA长约10.0mm,呈倒“J”型,主要分为两段:(1)近段,即峡部,长约1.5mm,直径0.3mm,此部平行于总脚。(2)远段,呈三角形,三角的尖部与峡部相接,基底部为外口,从上到下逐渐增宽。此段横切面呈卵圆

8、形。近段和远段连接处为最狭窄处,两者构成90-135度夹角。特点属于先天性内耳畸形,但是在出生时听力损失可能并不存在或尚未出现,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表现出来的进行性听力损失性疾病,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疾病对甘肃聋哑学校的聋哑学生514人进行致病基因分析,发现10.5%(54人)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SLC26A4)导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