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

ID:50791961

大小:1.5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3-14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_第1页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_第2页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_第3页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_第4页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解析版20160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省兰州市2016届高三诊断考试语 文解析 秦安县一中安红明2016/3/27试题稳定体现高考命题趋势 本次诊断试题紧扣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在命题形式上沿承了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相比,考查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命题理念、考点分布等都呈现出稳定的特点,加之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7省市2016年高考语文首次使用全国卷,可以推测今年的全国卷会继续保持稳定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分析,

2、兰州市“一诊”的试题符合2016年全国Ⅱ卷的命题趋势,但部分试题采用了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命题形式,试题难度比Ⅱ卷略高。 本卷考查全面综合地考查了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层级能力。如现代文阅读《戏曲如何表达情感》、古代诗文阅读《杨播传》、文学类文本阅读《守桥人》、实用类文本阅读《姜亮夫自传》中对学生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古代诗文阅读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对于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近义成语辨析、语病辨析、选用句式、补写式连贯、图文转换题对于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

3、等。此外,全卷命题亮点突出,较好地把握了全国卷的命题趋势。如古代诗歌阅读《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第9题,“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道题和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诗歌鉴赏题如出一辙,设题点与教材链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姜亮夫自传》也承袭2015年新课标Ⅰ卷实用类文本《朱东润自传》的考查形式,变Ⅱ卷的他传为Ⅰ卷的自传,且第⑶小题“本文在自叙自己的经历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也沿用了《朱东润自传》

4、中第⑶题“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的考查形式,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很好地体现了全国卷为避免“变选考题为必考题”的弊端而对实用类文本难度所做的提升。不过,本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并未降低,无形中提高了全卷的难度。二轮复习从三方面着手29针对本次诊断考试,建议考生在二轮复习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查漏补缺。考生需再次梳理一遍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检查自己的缺漏知识,弄清每个体系对应的核心考点。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板块的知识:文言文阅读、古诗阅读、名句默写、文学类作品阅读、传记类作品阅读、成语、病句。

5、第二,强化重点。由于一轮复习时知识内容庞杂,各板块复习用力比较均衡,所以二轮复习时应该强化重点,对重点板块反复练习。如文言翻译,古诗阅读中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赏析人物形象(性格)、分析情节结构、小说表现手法及探究小说文本意蕴,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赏析人物形象(性格)、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和对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等。第三,突破难点。就考生平时答题可以看出,如文言文阅读中背景知识的匮乏和文化常识的陌生,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比

6、较类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的偏差和探究类试题,以及阅读中不同于常见题干的一些变式提问规律作答的训练,都是考生备考中的难点,对这类试题考生需要精钻细研,有效突破。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不少人将戏曲作为文学作品,品味其文学旨趣。但从戏曲的本体意义来说,“戏剧本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不比其他文体,仅供案头欣赏而已足。”既为场上搬演的作品,表达情感的过程就需要通过演员来实现,正如谭霈生所言:“一部剧本出版后,被置放在图书馆

7、里或私人书架上,可以随时供人阅读,这时,它只具有文学价值,尚不具有戏剧价值。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作品,指的是一场戏剧演出。”因此,对于戏曲,“上演”才是其存在的最根本的方式。2.既然戏曲是通过演员来表达情感的,那么演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达的呢?毫无疑问,戏曲演员是通过程式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戏曲在历经了近千年的发展流变之后,审美形式已极为成熟,演员可以借助舞台程式表演生活中的任何一处场景、任何一个人物,虽然“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但是你完全可以置身于其中而浑然不觉其假,因为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表情,它都已经通过极

8、其细腻、精微的程式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了。在京剧中,仅仅是笑和哭,就有百余种的分别;只咳嗽一项,便有二百余种之多。就梅兰芳那兰花指和眼神据说就多达七八十种,如此等等,也就意味着高度发达的戏曲程式已经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表情、动作等都囊括其中了。而这些精细程式的创造,不就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吗?为了更准确地领悟并运用这些程式,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