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

ID:50807628

大小:34.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_第1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_第2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_第3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_第4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5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B.进士,

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C、“顿首”是古代的一

3、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4、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

5、’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7.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

6、”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8.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名。汉沿设。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

7、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9.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

8、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