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

ID:50807814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_第1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_第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_第3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_第4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示例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

2、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

3、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4、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

5、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

6、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㈡、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

7、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