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

ID:50813969

大小:36.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10分作业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军礼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填空)2.孝文化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填空)3.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孝文化时,首先应该坚持养老与敬老并举,以敬老为先。(填空)4.关于军礼说法错误的是(D)。(单选)A、一般都是在军队将要出征、演习或行动之前举行B、鼓舞士气、激励斗志C、明确作战或用兵目标D、目的在于“亲万民”5.《礼记·礼运》讲:“夫义妇听”,意为做丈夫的要处事得当,重点是做妻子的要能随顺,讲的是(B)。(单选)A、兄友弟恭B、夫义妇顺C、勤俭持D、治国平天下6.下

2、列说法错误的是(B)。(单选)A、孟子继承了孔子“贵仁”的思想B、孟子格外突显“礼”C、孟子提倡赞美“舍生而取义”D、孟子对“仁”、“义”的定义,首先是指“亲亲”、“敬长”7.(D)分五个项目即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和大封。“(单选)A、吉礼B、凶礼C、凶礼D、军礼8.关于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多选)A、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基本含义B、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C、孔子所说的“爱人”的“爱”是个动词D、“爱人”,就是爱所有的人9.作为礼乐文明记载和传承的《周礼》已经将“智”作为教民的“六德”之一,属于六德内容的有(AB

3、CD)。(多选)A、仁B、圣C、义D、忠10.评判官吏政绩的标准有(ABCD)。(多选)A、是否廉洁并且善于办事B、是否廉洁并且推行政令C、是否廉洁并且谨慎勤劳D、是否廉洁并且公正11.道德治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以德养廉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廉政建设的优良传统。(判断)√正确错误12.一代大儒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三纲五常”体系,“义”是“五常”之一。(判断)√正确错误13.战国时期,“信”开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判断)×正确错误14.《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判断)√正

4、确错误15.当代社会中的“礼”对各级干部的道德实践的意义。(简答)要明确当代社会中“礼”与各级干部的道德实践之间的关系,那就要明白“礼”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首先,“礼”与人的日常生活上的欲望和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应该竭力避免把“礼”和人的日常生活加以对立。礼不抹杀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不仅如此,它使日常生活得到保证,保持和谐。因此,《礼记》强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祭祀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可见,“礼”在“道德仁义”价值

5、系统或观念体系结构中占据很特殊的地位。其次,在精神境界方面,“礼”又高于日常生活。它把这种“礼”的精神表现为虔诚,恭敬,端肃,尊重,尊敬,谨慎,认真。礼的实质就是“敬”,要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敬”,仪表上的“敬”也会增强内心“义”的力量。“礼”的本来目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基础上,通过行为规范的实施,使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因此,礼可以使“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可见,礼,意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造一个有秩序而又和睦、和谐的社会。再次,“礼“的特殊作用在于其仪式化所带来的审美价值。礼的仪式

6、中所具有的象征性和规范性的行为,具有审美的意义,可以表达和培育“义”的意识和情感,弓丨导人们进入圣洁的精神境界,它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或强制性的法律条款,而是构成传统的习俗化的家庭行为,集团行为,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促进参与者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论语•学而》所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高度概括了“礼”的根本精神。它就是要求并倡导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应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根据这一“贵和”的道德价值取向,儒家主张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采取宽容、谦让的态度,这样不但有利于建立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也

7、有助于使整个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方面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他山之石。礼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保持一种“敬”的精神。《孝经•广要道章》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来定义礼礼者,敬而已矣。”御

8、注敬者,礼之本也。”无敬则不成其礼。《礼记•曲礼上》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毋不敬”,孔疏:“毋不敬者,人君行礼无有不敬,行五礼皆须敬也。”礼的基本精神,是尊重他人。吉凶军宾嘉五礼,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