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

ID:50842292

大小:12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研兴课,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1.课题回顾拓展二2.课型回顾拓展3.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目标1、能了解民俗,背诵两首古诗,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教学重难点:5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本次“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本次“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2、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

2、。(2)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6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教师要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贯穿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佳作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7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

3、、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自读对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民风民俗、 表达方式 欣赏班级习作集(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2.积累《元日》。(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三、趣味语文1.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2.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朗读古诗 

4、说说诗句的意思朗读并背诵   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 加标点,体会不同的意思9.反馈(1)检测:(2)教学反思:10.板书设计“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范例1.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型精讲3.辅助工具多媒体4.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

5、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

6、家人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补充资料:李大钊的事迹。6.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7.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一课

7、时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读书反馈。(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