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

ID:50853171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1页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2页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准

2、备: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知,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就要测量出它的密度,再把测得的密度跟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  师:那么要想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呢?  生: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这样由公式就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师: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

3、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一)量筒的使用  1、学生观察量筒并结合教材18页思考【想想做做】的问题:  ⑴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观察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导,  2、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启发学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能够沉入水底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即利用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体积。  ⑵对于不沉入水底的

4、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量其体积,即用针把物体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⑶不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可用“悬垂法”(或叫坠物法):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拴好(石块在下,物体在上),先将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再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浸没,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V2-V1  ⑷当物体体积较大量筒装不下又是不规则物体时,用“溢杯法”:用细线拴住物体,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体用“埋沙法”,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纱,摇匀摇平,读出细纱体

5、积V1,将物体放入量筒细纱中浸没,再次摇匀摇平,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V2-V1  (二)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盐水,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倒出盐水的质量m(g)倒出盐水的体

6、积V(cm3)倒出盐水的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盐水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启发,学生设计此实验。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ρ=m/V2-V1  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体积V2(cm3)石块体积V(cm3)石块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石

7、块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二、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并完成实验报告。  三、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