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

ID:50854791

大小:8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5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_第1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_第2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_第3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_第4页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特点是一致的C.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差D.细胞和病毒都有严整的结构2.在人体中为了有利于血液与各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构成毛细血管的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A.扁平状,单层细胞围成B.圆柱状,单层细胞围成C.扁平状,多层细胞围成D.立方状,单层细胞围成3..在植物体内的导管和筛管形态细长,

2、呈纤维状,此形态是有利于细胞完成下列哪项生理功能()A.信息传递B.物质运输C.营养储存D.气体交换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D.在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5.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A.相等B.氨基多于羧基C.氨基少于羧基D.很难预测6.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其根本原因是()A.都与能量的转

3、换有关,但转换方向不同B.具有双层膜,通过外层膜与细胞质隔离开来C.具有自己的DNA,但不能合成全部的蛋白质D.具有自己的DNA,但缺少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7.科学家从甲品种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再将细胞核注入到乙品种玉米的去核叶肉细胞中,并将此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结果使甲品种玉米具有了乙品种玉米的某些优良性状。其原因是()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B.乙品种玉米的线粒体供能多C.乙品种玉米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强D.乙品种玉米的细胞质中含有遗传物质8.将变形虫切割成不等的两部分,有核部分继续生活,无核部分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

4、后,两部分都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一定时间后再植入细胞核,细胞能够正常生活。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B.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9.烟草含有的烟碱(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哪一部分()A.细胞膜B.细胞质C.液泡D.细胞核10.在图2-8所示化合物中,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酸通过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数目是()图2-8A.1个B.3个C.4个D.至少3个11.科学家将人体细胞中控

5、制合成胰岛素的一段DNA取出来,转移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上,结果该大肠杆菌合成出了人的胰岛素。其原因是()A.DNA中贮存着遗传信息B.细菌能将DNA转变成蛋白质C.DNA能使细菌转变成人体细胞D.DNA的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12.图3-1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3-1A.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B.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C.图(二)

6、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D.图(一)中B浓度大于C的浓度13.用打孔器取下一5cm长的萝卜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的KNO3溶液,测量结果如下图3-7,预计在40g/L的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最可能是()3-714.由于化肥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N、P进入河水和湖泊,导致河水和湖泊出现“水华”现象。与“水华”形成有关的生物有很多,下列生物中与“水华”的形成有关的是()A.大肠杆菌B.蓝藻C.变形虫D.芦苇15.糖蛋白(含有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

7、胞膜上,如果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16.图5-13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图5-1317.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SARS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A.磷脂分子B.糖被C.蛋白酶D.抗原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前后膜面积18.图2-8是某细胞在某项

8、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图2-8A.呼吸酶B.胰岛素C.性激素D.胆固醇19.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