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

ID:50864212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_第1页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_第2页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_第3页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_第4页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抗浮锚杆设计在工程中应用【摘要】:抗浮锚杆以其用料省,工效快,施工方便,近几年来作为一种抗浮措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抗浮锚杆目前尚没有全面系统的规范,现行可参照的规范公式及术语符号不完全一致,国家规范和各地方规范及相关专门规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给我们设计带来了一些麻烦。笔者觉得抗浮锚杆设计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和工程的具体情况来执行相应的规定。【关键词】抗浮锚杆;水浮力;抗拔力;布置方式;注意事项【工程概况】笔者在深圳做的某工程为大底盘带多塔的结构。塔楼下的地下室由于塔楼自身的重量能够满足抗浮的要求,现着重讨论上部没塔楼的地下室的抗浮问题。本项目地

2、下室的概貌及抗浮水位如图所示。现取中柱(8mX&15m)进行讨论。水浮力:6xl0=60KN/m2负二层底板、地下一层及地下室顶板自重:25x0.5+6+6.3=24.8KN/m2(由广厦软件中计算结果求得)地下室顶板覆土自重:16x0.8=12.8KN/m2地下室底板建筑做法自重:22x0.1=2.2N/m2抗浮总重:24.8+12.8+2.2=39.8KN/m2参考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5.2.1条规定,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满足式6.1.6的要求:W/F21.05(6.1.6)所需抗浮力:1.05x60-39.8二

3、23・2KN/ni2柱下独立基础(地下室侧壁位置的柱下基础除外)位置设锚杆抗浮:当抗浮面积为:8X8.15=65.2m2此时基础下设锚杆抗浮所需抗拔力:23.2X65.2=1512.64KN取单根锚杆的抗拉承载力特征值为310KN,需锚杆根数:n=1512.6/310=4.9,取n二5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7.4.1条:单根锚杆需要钢筋面积:1.6X1.3X310X1000/400=1612mm2(式中1.6为锚杆杆体安全系数,1.3为荷载分项系数),故选用3}28(As=1847inm2)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1.2.2条,故采用3

4、}32钢筋(As二2413mm2)取锚杆孔径为D二150mm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7.5.1条计算锚杆锚固长度: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1.2.1条式11.2.1-3,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为:式中fi为砂浆与第i层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1为第i层岩体中的锚固长度,d为锚杆孔直径,Rt为单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式7.2.3,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为: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式7.2.4,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所需的锚固长度为:式中为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YQ为荷载分项系数,N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43为

5、钢筋与砂浆粘结工作条件系数,d为锚杆钢筋直径,f为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n为钢筋根数。故取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为:2.5m抗浮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估算:Fa=Sqsiuili;=400x3.14x0.15x2.5=471KN>1.3x310=403KN(qsi为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的布置方式一般有集中点状布置、集中线状布置、面状均匀布置等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有缺点:1.集中点状布置,此方法推荐用于坚硬岩。一般布置在柱下,此次的案例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

6、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2.面状均匀布置,此方法可用于所有情况。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

7、烦。3.集中线状布置,此方法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注意事项:1)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

8、2)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