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

ID:50867659

大小:20.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三个故事。3、读懂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故事,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寓言的学习,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能从故事中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寓言。突破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突破。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2、。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

3、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会葡萄的诱人。2.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

4、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想尽各种办法去够)想象:狐狸可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4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5.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6.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说说这里的“无能为力”是指故事中的什么?(指狐狸吃不到葡

5、萄。)“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又是指什么?(指狐狸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7.理解寓意。(1)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寓意。(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2)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谈感悟。(3)师小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却喜欢找客观原因。后来人们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酸葡萄”心理。其实勇敢面对事实,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

6、:狸、葡、萄、馋、酸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3、重点指导:葡、萄:上下结构,下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甫、缶”要紧凑,被“勹”包住。馋: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免”下加两点。板书设计:《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第二课时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4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7、。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

8、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