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ID:50900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21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_第1页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_第2页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_第3页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_第4页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结构理论摘要: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包括抗震概念设计方面,这将提高结构抵抗水平地震力能力,并可减小结构构件截面、自重,节省造价,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是后期建筑使用质量、寿命的有力保障。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能力与其结构有非常大的关联做好抗震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地震带来的灾害。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前言:在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的时期,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抗震概念

2、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震容易损害的建筑结构具体位置。  1.1结构层间强度明显薄弱的楼层  从钢筋混凝土建筑整体设计中来看加果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不够牢固就会使结构层间的强度明显薄弱。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最先遭受破坏的就是这个位置。此层间的弹塑性会急剧变化使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1.2节点处以及柱端的连接处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中,梁如果比柱子要轻沛主子的底部要比顶部机构轻柱子的旁边就很容易受到破坏。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往往是在柱子的顶端位置使其弯曲变形。破坏情况较轻的时候柱子会倾斜、弯曲折断;严重的时候会使混凝土压坏,内部主筋外露,甚至是脱节。  1

3、.3填充墙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填充墙抗变形能力、刚硬度都十分良好担是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候填充墙是首先遭到破坏的位置。在地震灾害等级上升到8级时候会使填充墙位置受到进一步破坏墙面裂缝不断加大严重后果部分甚至会倒塌。填充墙结构一般都是上部分较轻。下部分较重座心砌体墙受到破坏的程度轻于实心砌体墙并且砌体墙受破坏程度普遍比砖墙严重。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为了使用高层建筑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应考虑下述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来说纯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较差,框架-剪力墙结

4、构性能较好,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整体性,刚度也较大,历次地震中震害都较小。  (2)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避免楼电梯间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  (3)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4)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分布,适应结构的地震反应要求。某一部位过强、过刚也会使其他楼层形成相对薄弱环节而导致破坏。顶层、中间楼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大空间层后,要调整刚度并采取构造加强措施。底层部分剪力墙变为框支柱或取消部分柱子后,比

5、上层刚度消弱更为不利,应专门考虑抗震措施。不仅主体结构,而且非结构墙体(特别是砖砌体填充墙)的不规则、不连续布置也可能引起刚度的突变。  (5)高层建筑突出屋面的塔楼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承受高振型产生的鞭梢效应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钢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  (6)在设计上的构造上实现多道设防。如框架结构采用强弱梁设计,梁屈服后柱仍能保持稳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连梁首先屈服,然后是墙肢,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剪力墙结构通过构造措施保证连梁先屈服,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7)合理设置防震缝。一般情况下宜采取高速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

6、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必须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宽度。  (8)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相适应。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要从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反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和刚度过早退化。装配式框架和大板结构必须加强节点的连接结构。  (9)保证结构有足够刚度,限制顶点和层间位移。在小震时,应防止过大位移使结构开烈、影响正常使用、中震时,应保证结构不到于严重破坏,可以修复;在强震下,结构不应发生倒塌,也不能因为位移过大而使主体结构失去稳定或基础转动过大而倾覆。  (10)构件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延性。脆性破坏指剪切、锚固

7、和压碎等突然而无事先警告的破坏形式。设计时应保证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按“强剪弱弯”的方针进行配筋。为提高构件的抗剪和抗压能力,加强约束箍筋是有效措施。  (11)保证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刚度和有足够的抗滑移、抗转动能力,使整个高层建筑成为一个稳定的体系,防止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和倾覆。  (12)减轻结构自重,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作用  三、抗震设计的方法。  3.1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又可分为静力法和反应谱法。静力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是最早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用现在的结构抗震知识来考察,静力法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