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

ID:50920300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_第1页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_第2页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_第3页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旬阳县甘溪镇中心学校舒服琴【内容提要】《数学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中指出:能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面对小学低段学生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中存在很大差异的现状,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理解题意是关键。通过反复读题,适时引导,画图表征,情境再现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2、题的能力”。可见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老师教亦难,学生学也难。尤其是学困生,遇到解决问题就发懵,加减乘除一起上,根本不懂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本人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低段孩子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一、反复读题,理解题意低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等的缺乏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几遍题,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叙述题意。初始阶段,教师主要精力花在示范读题上,这个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读题的方法和技巧,具体的示范读题方法如下:(1)初读在于“通”:读第一遍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尽量流利

3、地读,知道题目的大致含义。(2)再读在于“思”:读第二遍题时要求学生对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思考每个数学术语的精确含义。(3)三读在于“串”:读第三遍题时要求学生把题目要求和题目内容“串”起来,题目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起来,条件和问题“串”起来。二、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理解题意由于新课程提倡运用图形、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这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学生往往不能同时从不同的形式中捕捉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如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练习册里有这样一道题:一副情境图,图中草地上有3间房子,还有6只兔子。一只兔子提出了问题:平均每

4、间房子住几只?师: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草地上有3间房子,草地上还有6只兔子。师:你怎么知道有6只兔子,3间房子?生1:迟疑师:草地上确实有兔子,你怎么知道有6只?接着说,好吗?谁来帮帮他?生2:我是数出来的师:是吗?你(生1)是怎样知道的?生1:我也是数出来的师:那3间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3间房子也是数出来的。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解题时,有时候数学信息是要从图中直接数出来的。我们继续看图,问题在哪儿?生1:平均每间房子住几只兔子?师:说的非常完整。谁在说说这个数学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文字告诉我们的。师:说的真好。你们看看这是谁说的话呀?生齐说:小兔子师:我们在解决数学

5、问题时,有些数学信息是可以直接从图中数一数得到,还有的数学信息,要从图中看到的小朋友或小动物说的话当中而得到,有时候还要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如六月共有几周?我们要知道一周有几天?6月有多少天?师:下面我们看看这幅图,谁能连起来把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一起说一说?生:一共有3间房子,6只兔子,平均每间房子住几只?师:说的真好!大家一起来读读。生齐读:有6只兔子住3间房子,平均每间房子住几只?三、画图表征理解题意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思维是由于遇到问题而产生的。但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会想或者想不清楚,思维杂乱无章。因此要使学生理解题意可以画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可使较复杂的问题直观地反映在图上,对题目中的

6、各个条件、问题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如(一年级下册教科书25页的习题6):松鼠妈妈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小松鼠说:“哥哥采得多,我只采了5个。”哥哥采了多少个?可以把已知的数量用线段画出来,剩下的用“?”表示。这样就把文字应用题转化成图形应用题,学生“按图索骥”就能理解题意。除了画线段图,还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地表示出来。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至少”“最多”这两个词后画图来理解题意如下图:④④④④④1+1+1+1+1=5(条)再租1条共6条综上,解题之前,首先要让

7、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如果题目较复杂,一时弄不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图。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题的意思,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久而久之,还会养成习惯,终身受用!四、模拟场景,情景再现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时,适时的将间接的条件“显性化”。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解决“小红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这一列共有多少人?”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场景模拟来理解这一列中的人数有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