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

ID:50939202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_第1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_第2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_第3页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彬县城关中学王亚丽一、说课标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为此,在设计之时,我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作品本身的情境和形象进行感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教师真正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去读、去想、去绘、去悟并赏,力求教学活动的自发性,形成一种开活的课堂局面,体现新课程理念。二、说教材《天净沙·

2、秋思》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篇文章。这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小令。文中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秋景描写,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进而表达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悲和思乡之苦。本文意蕴丰富,构思巧妙,被誉为“秋思之祖”。通过对小令内容的研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理解曲中所描写的意象,掌握学习方法。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想象,感悟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创造、对比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

3、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领会曲中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品读、想象,感悟曲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充分领会小令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小令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3、大胆创新对小令进行美点开发,完成对比阅读。三、说教法《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堪称艺术精品,具有丰富的意蕴内涵: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为此,在教法设计上,我以“导读、助想、诱说、点悟、丰学”为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力求达成一种“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还课堂的主动

4、权于学生,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获取丰富的知识。教学中,运用此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读、想、说等,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潜力,使其情感世界大丰收,同时,知识与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此外,本教学方法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将学生步步带进学习开发的境地,感悟文本之美。四、说学法新课程中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学生以“诵读、想象、描绘、品味”为法,通过反复读,大胆地想,描绘小令内含的意境,后细细品味,感悟其艺术之美。五、说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铺垫歌曲,谈秋导入。[设计意图]:用

5、歌曲营造氛围,以谈话激活学生思维,以此铺衬导入。2、朗读感知认识作者,分步朗读,整体感知。[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知识,储备文学常识,以读为切入点,感知小令内容,抓诗眼提携下文学习。3、研读解析围绕问题:①怎样的景?②怎样的人?③怎样的情?引导学习,整合点悟,领会小令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提炼问题,化繁为简,深入探究文本内涵,理解并感悟。此环节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形成画面,充分描绘,师相机点拨,开展情境体验,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把握小令本身蕴含的知识,突出教学重点。4、拓展提升开发文本美点,类文对比赏

6、析,新诗推荐阅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由课内到课外,真正体现“教材是引子”的大语文学习观,增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回归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学习的生活化。5、归纳总结归纳学法,进行课堂总结。[设计意图]:教学终结,给学生方法指点,真正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点,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同时,课堂总结,也使教学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6、作业积累诗句;改写散文写赏析;品读新诗。[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训练学生写作赏析能力,巩固所学,延伸课外学习之路。7、板书设计内容略。[设计

7、意图]: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给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发挥知识传播的载体作用,为学生理解所学提供帮助。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不细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批评,就这节课帮我再改进,再完善,让我们共同打造一节优质语文课,对此,我本人将不胜感激。谢谢!《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彬县城关中学王亚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