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

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

ID:50939505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_第1页
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_第2页
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连通器教学设计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二物理连通器教学设计张雅卓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阅读课文、有条件的自带茶壶2.教学器材: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关于船闸课件、连通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题连通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

2、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通过介绍三峡大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仪器材料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

3、的U形管教学方法讲授、探索室验、讨论相结合板书设计第三节连通器1、定义: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3、原理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即:F1=F2p1S=p2Sp1=p2ρgh1=ρgh2h1=h24、应用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教

4、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复习引入新课教学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公式【实验展示】1把用橡皮管连接的U型管中注入红墨水,请同学们观察,看液面有什么特点?2、用夹子夹住U型管底部的橡皮管,在U型管一端再注入一些红墨水,请同学们看液面有什么特点?3、松开U型管底部的夹子,观察液面有什么变化?提高一边,有什么变化?【提出问题】:这种仪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请同学们观察这种仪器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观察仪器的上端有什么特点?下端有什么特点?这种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提出问题】那连通器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原理

5、呢?出示一个连通器,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师:下面我以这只连通器(四管连通器) 为例来做一个小实验: 在连通器中到入红色墨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液面相平 将连通器分别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倾斜,液面还相平吗? 生:相平 师:那么,根据这个实验可以总结出连通器的特点是什么呢?谁来回答? 生: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师板书)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6、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观察、思考学生观察、讨论学生猜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教师演示实验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教师进

7、行演示实验生:这时液面不相平.师:课本P73页中图4—13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放船闸的课件,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叙述,教师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课本上的作业P74页小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口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观察讨论、分析、推理回答船闸的工作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