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反思.doc

数学教学的反思.doc

ID:50952780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数学教学的反思.doc_第1页
数学教学的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的反思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充分说明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幼儿在操作性活动感受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一、活用互动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

2、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二、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3、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又如两人手中各拿1-6的数字卡片,两人同时各出一张卡片来比大小,由其中一人说,说对的就可以把两张卡片一起收回,最后看谁的卡片多。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如幼儿在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种。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

4、一想还有没有其它“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总之,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操作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