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

ID:50970283

大小:52.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6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复习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复习提纲一、有关中国古代的商业问题1、商业的发展情况A、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B、周朝将商人设官统一管理C、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D、隋唐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E、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朝更广泛流通纸币F、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2、城市的

2、繁荣情况A、自周秦至唐代,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居民区隔开,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这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B、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C、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3、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A、早期商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C、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D、明清时期,政府严格限制商人活动,依然坚持执行抑商政策E、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明

3、清时期的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止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4、阻碍中国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清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清朝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二、有关中国的工业化问题1、洋务运动A、经过: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

4、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B、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2、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A、出现: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出现;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B、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代表人物:张謇、荣宗敬、荣德生3、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A、出现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

5、中国的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政府所提倡的倡导国货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发展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以范旭东为代表4、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A、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B、工业化的进行:我国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C、“一五”计划结果:到1957年底,我国初步

6、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三、有关改革的问题1、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A、背景: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1953年斯大林去世也为赫鲁晓夫的改革创造了条件B、改革内容:农业: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卖给集体农庄;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调动生产积极性C、作用: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D、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在

7、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也阻碍改革的进行2、美国的罗斯福新政A、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B、改革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C、改革的结果: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罗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