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

ID:50976273

大小:225.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6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_第4页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影响因素摘要: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由于施工简便、跨越能力强、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T型刚构不设支座、不需体系转换的优点,并且造价经济等优点,所以从1988年成功修建的洛溪大桥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该类型的桥,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普遍存在跨中持续下挠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影响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因素进行分析。关键词: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因素;第一章绪论1.1大跨梁桥的发展概况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悬臂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桥梁的跨径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桥梁拥有跨越大江大河的

2、能力。大跨连续刚构桥属于墩梁固结体系,主梁和桥墩之间不需要设置大吨位的支座,同时节省了支座维修、养护等高额的费用。连续刚构的桥墩多采用双薄壁墩,利用墩的柔度来适应,由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纵向位移,使结构内力减小,结构的安全度增加,因此连续刚构在大跨高墩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连续刚构不同于连续梁桥,连续梁桥需要利用大量收缩缝来平衡主梁的收缩变形,而连续刚构只需要在两端桥台处设置伸缩缝,可以使行车更加平顺。世界上第一座自架设体系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是前联邦德国于1953年建成的沃尔姆斯大桥,跨度是101.65m+114.2m+104

3、.2m的带铰T型刚构。沃尔姆斯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悬臂施工的新工艺,悬臂施工的最大优点是施工时可不设支架。我国建造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1988年广东省洛溪桥,跨度是65m+125m+180m+110m,桥宽15.5m,跨中梁高为3m,墩顶梁高为10m。桥墩采用双薄壁墩,高29m。主梁施工采用悬臂施工,65m和110m两边跨先合拢,然后是两中跨合拢。预应力刚构桥的发展一般可分作两个阶段,即早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与现代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早期有代表性的桥梁是西德的科布伦茨桥、莫塞尔桥、本道夫桥和英国的麦德威桥等。现

4、代时期有代表性的桥梁是日本的滨名大桥、浦户大桥等。在施工方法上,预应力刚构桥多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用两套挂篮分段浇筑,从墩项向两侧平行推进,墩顶段采用现浇。后来发展到悬臂拼装,或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目前,在世界各地预应力刚构桥的施工中仍采用以上方法。1.2大跨预应力连续刚构长期挠度的问题近些年来,大量的桥梁出现跨中持续下挠的现象。比如说于1955年建成通车的跨径162.5m+3x240m+162.5m的黄石大桥通车7年,跨中最大下挠达30.5cm;于1997年建成通车的跨径150m+270m+160m的虎门大桥航道大桥通车6年,跨中下挠22.2cm;于

5、1992年建成通车的跨径为105+4×140+105m的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至2002年跨中下挠最大达到22cm。跨中的持续下挠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另外梁体会出现大量裂缝,最终导致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国内外一些大跨连续刚构如下表所示:序号桥名建成年跨径备注1虎门大桥辅航道桥1997150+270+150桥在R=7000m平曲线上,2苏通长江大桥辅桥2006140+268+1403云南元江大桥200358+182+265+194+70桥高163m4宁德下白石大桥2003145+2×260+145梁底用1.6次抛物线5泸州长江二桥2002150+252+

6、55边跨重力式锚碇桥台,C606重庆黄花园大桥1999137+3×250+137连续长度1024m7马鞍石嘉陵江大桥2001146+3×250+146双幅,连续长度1042m8宜水路金沙江大桥2005140+249+140混凝土C659黄石长江大桥1995162.5+3×245+162.5连续长度1060m,混凝土C5510江津长江大桥1997140+240+140混凝土C5011重庆嘉陵江大桥1997140+240+14012重庆龙溪河大桥1999140+240+14013贵州六广河大桥2002145+240+145桥墩高73m和90m从一些实测的

7、记录总结出国内不同跨径桥梁跨中下挠的平均下挠速率。跨径(m)年平均下挠(cm/年)100~1600.5~1160~2201~2220~2702~3因此研究跨中下挠的影响因素刻不容缓。1.2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中将阐述,不同预应力钢束损失对连续刚构下挠的影响分析,提出针对减少下挠的钢束配置方案。目前在解决下挠方面有一些学者主张采用“零弯矩法”,在第三章解决下挠的一些措施中,也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零弯矩法”来减少下挠的危害。第二章预应力对大跨预应力连续刚构跨中下挠的影响分析2.1概述在连续刚构中预应力提供抗力,预应力损失导致有效预应力减小,当达到一

8、定程度时,桥梁下挠。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前期主要是锚具变形、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间摩擦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后期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