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春深更著花.ppt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

ID:50986594

大小:83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16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_第1页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_第2页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_第3页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_第4页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树春深更著花.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树春深更著花——《论语》讲座一.仁学即人学1.仁是发自内心的情感2.忠恕是仁的行为表现3.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前提4.敬即忠诚5.爱是无私的施舍6.重视生命是仁爱的极旨7.仁学即人本主义学说1.仁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仁者爱人

2、克己复礼曰仁(《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2.忠恕是仁的行为表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中心曰忠,如心曰恕。(《周礼·大司徒》)◎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3.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而无

3、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4.敬即忠诚◎孔子谈立身之道——“修己以敬”(《论语·卫灵公》)◎孔子论治国之要——“敬事而信”(《论语·学而》)5.爱是无私的施舍◎博爱之为仁。(韩愈《原道》)◎仁者爱人(《论语·颜渊》)6.重视生命是仁爱的极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7.仁学即人本主义学说仁学,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本主义学说。忠恕之道,诚信为本,爱人敬人,珍惜生命,说到底,都是对人的重视。后世儒学(特别是宋以后的理学),过于强调伦理道德的约

4、束,成了钳制个性的桎梏。二.义是合乎仁的自觉的行为准则1.义的内涵是合理2.义利之辨与贫富矛盾1.义的内涵是合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文天祥临终前书于衣带的赞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说卦传》)◎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原道》)2.义利之辨与贫富矛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5、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周急而不继富(《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义然后行(《论语·宪问》)三.礼是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秩序和谐的规范1.礼是将仁形式化的一种方式2.礼乐结合是情理得以统一的形式1.礼是将仁形式化的一种方式◎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许慎《说文解字》)◎礼,经国君,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绘事后素(《论语·八佾》)◎克己复礼曰仁。(《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6、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2.礼乐结合是情理得以统一的形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四.中庸是仁的最高表现形式1.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化2.和谐与宽容1.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化◎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孔颖达《礼记正义》引郑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毋意

7、,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2.和谐与宽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乡愿,德之贼。(《孟子·尽心下》)◎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五.处事合群之道1.行为选择与社会现实2.知人之智3.交友也以和为贵1.行为选择与社会现实◎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论语·宪问》)◎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

8、,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2.知人之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观过,斯知仁也。(《论语·里仁》)3.交友也以和为贵◎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由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六.进取之道1.永不懈怠的社会责任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积极进取心◎天行

9、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说卦》)3.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七.理想主义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学而优则仕◎子夏曰:“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3.教育内容◎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德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