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

ID:50986723

大小:200.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8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_第1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_第2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_第3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_第4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刘魁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1月第15卷第1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OCIALSCIENCESJan.,2007Vol.15No.1·25··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写在栏目前的话——我们的时代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也与其资本一道风行世界,所到之处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急剧消失。对于追求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来说,学习以科技理性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是必要的,但西方文化一枝独秀的局面却是极其可怕的。“特化”(specialization)是社会文化人类学从生物现象推衍出的一个概念,它

2、讲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都要保持基因特性的多样化,以免环境变化而不能适应。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受这种演化规律的制约,必须保持多样性,以备环境巨变时的重新适应。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说法颇为拗口,但其表达的中心意思——民族民间文化,我们却并不陌生。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挽救正在消亡的各民族民间文化,就如同保护濒临灭绝的稀有生物物种一样,是为了全人类的生存永续,意义特别重大!当工业生产不再扩展对其他经济形式与社会现象统治的时候,后现代的符号经济或称为知识经济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替代性选择。符号

3、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它率先在第一世界国家兴起,给整个世界的经济与文化格局带来全新的变革。符号经济具有效益惊人、不消耗自然资源和高度节能、环保等特点。看看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的旅游收入、好莱坞电影巨大的文化附加值,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经济的巨大威力和潜力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历史呼唤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关注、挖掘、搜集、研究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传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由于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4、我们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这个栏目,目的就是对以河南省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努力发掘其中蕴涵的宝贵的经验、智慧和价值;通过这个栏目,我们也想表达河南省的知识分子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知识更新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主张;通过这个栏目,我们更想更新一种认识,让人们了解过去被轻视的民间文化所蕴涵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并努力把它们转化为我们下一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通过这个栏目,我们还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和爱好者走上来,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过去很少被重视甚

5、至被歪曲,学术积累非常少,这里选登的研究成果多属于拓荒之作。我们欢迎大家踊跃地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促进这项事业的进步。这是我们开设此栏目的目的,更是我们对于社会的呼吁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特约主持人吴效群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

6、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25·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

7、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悖论;整体性原则;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1-0025-10非物质文化遗

8、产保护问题虽然不是纯粹思辨性的题目,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不能不从学理的角度挖掘它的深层内涵。只有在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实际,更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的要求。一、文化遗产保护的近期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术语在我们的日常词汇里出现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是我们可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我们的好多新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