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

ID:50999982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_第1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_第2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_第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_第4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__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文为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2、,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和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2、让学生了解游

3、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设制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难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四、教法与学法教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

4、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

5、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五、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根据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1、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总体感知;3、精读课文、自读自悟;4、读写指导、5、总结全文 一、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游览了山清水秀的桂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游览观赏另一个风景区,来看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景致奇特的双龙洞,(随机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此,告诉学生记得意思和它的体

6、裁是游记),然后认识本文作者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一)、出示教学目标课件,并检查生字预习情况(二)、播放录音,总体感知课文,通过交流使学生思考游览了哪些的地方运用什么顺序写本文的:(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找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体会各景点的不同特点。1、学习1—3自然段:激发学生思考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在书上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①出示路上风景图,对照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体会路上风景给人的感觉及外洞的特点;②师生共同

7、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让学生理解明艳的意思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外洞的景图,对照图片,让学生观察外洞的特点,自由发言,然后图文对照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介绍洞口的?外洞给人什么感觉?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体会外洞的特点;2、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让学生了解到作者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以及外洞的特点——宽敞。3、学习第五自然段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孔隙的小窄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相

8、对应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采用指导圈点、批注,落实读书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指导学生研读、比较、批注。如文中,我抓住“贴”、“稍微”、“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研读,并出示进入内洞孔隙幻灯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互相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这样,学生通过对照图片从“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体会出进入内洞孔隙的特点:窄小、低矮、危险。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在教学“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