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或与孩子交流的误区.doc

家长教育或与孩子交流的误区.doc

ID:51004780

大小:33.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家长教育或与孩子交流的误区.doc_第1页
家长教育或与孩子交流的误区.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家长教育或与孩子交流的误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误区一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沟通。  误区二直视他的眼睛。  建议:因为孩子在你不盯着他们时,才能打开心房,所以最好并肩坐着谈话。  误区三等他们不分心时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情。  建议:家长应在孩子活动的间隙和他们谈谈,因为孩子喜欢在打球、吃东西时,有人和他们分享感受。  误区四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泄,耐心听孩子说“我很烦”、“我很困扰”。  误区五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学校怎么样”。  建议:

2、不要泛泛问问题,而是要用正面的态度问特定问题,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误区六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建议:孩子需要时间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完,所以尽量在其他时间再说自己的想法。  误区七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建议:跟孩子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政治,这更有助于彼此了解。  误区八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建议:赞美之词比啰啰嗦嗦的建议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误区九不要以为你知道现在孩子的想法。  建议:用开放式的语句鼓励孩子谈他们的世界,如“你的同学怎么说”。  误区十拿困扰孩

3、子的事开玩笑。  建议:孩子内心很敏感,容易受伤,你拿困扰他们的事开玩笑,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视他们的事。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有一些视而不见的误区。下面这几个方面就很值得做父母的反省:  一、过分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二、过分民主 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以后可以晓之以理,并

4、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三、对孩子发脾气 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效果更好。  四、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有时只要不理睬他的行为,他就会自动放弃。  五、从来不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对他的错误行为毫无印象的话,他是不会记住去改正的。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惩罚有许多方法,如可以让他做家务,打扫卫生等。这里的惩

5、罚并不是指打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自制。  六、对正在做错事的孩子讲话过于温和 有时,父母应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懂得淘气应该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  七、滥用奖励 “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泼水,吃过饭我给你吃冰淇淋”。这种方法只能纵容他下次再犯,用奖励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贿赂孩子。切记,不能滥用这种奖励。  八、在孩子面前争吵 父母因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孩子常常会模仿父母。故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他感到只有

6、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  九、总认为孩子有错误 如果你总是认为孩子是错误的,会使他感觉自己很无能。即使他错了,你可以提醒他,让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不要用“你老是这样,从没做好过”这类的话指责他。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父母错了,不要忘记说:“对不起”。孩子与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父母这么做也可以教会孩子怎样道歉。打骂,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很多家长并不赞成打骂,但总是因为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而不得已为之。分析原因,打骂孩子的行为多发生在家长情绪激动之时,与其说打骂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宣泄了家长的情绪,虽然打骂有时也

7、有短暂的“效果”,但更多的却是伤害了亲子感情,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暴力的榜样。因此,家长在决定打骂孩子前,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我是否足够冷静?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