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

ID:51012461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7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_第1页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廉艳杰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各阶段教材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

2、,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

3、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

4、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

5、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四、精心设计的练习,开阔学生的思路。 要进行思维上的训练,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时间较为紧张的前提下,设计巧妙的练习无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练习的内容不一定要繁复冗长,但一定要有深刻的关联性,不是一模一样的依葫芦画瓢,而是学生能从所学知识中自然生发出去的思维结果,有着足够的思维活跃空间。例如:在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分析长、正方形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各种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便能更清晰地明白“一个面”所代表的含义。在对比中

6、区别概念,在辨析中防止知识的混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了对应关系的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了“有7筐梨,每筐的重量都相等,现在从每个筐里取出8千克梨,剩下的梨总重量等于原来3筐梨的重量。原来每筐梨重多少千克?”学生通过分析能够发现题中的两组对应关系:剩下的梨的重量——原来3筐共取出的梨的重量——原来4筐(总筐数—3筐)8×7÷(7-3)这样就把一道看似转弯抹角的题目理清了思路,在整理对应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类数量关系的知识,一举两得。综上所述,在以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数

7、学知识和技能,会解答了哪些题目,而是应当更加多地关注,通过每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哪些思维方法,锻炼了哪些思维能力,或许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正是这样点滴的进步,才能扎实地垒起良好的基础,真正地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并不是空话,也不需要额外的加课,而是从上好每一天每一节课做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