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

ID:51014286

大小:7.16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3-17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_第1页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_第2页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_第3页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_第4页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能源概论- 考试 总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能源利用概论课程总结能源的分类情况从能源的形成和来源来看来自太阳来自地球内部来自核反应来自天体之间的引力从能源的利用状况来看常规能源新能源从能源是否能循环再生来看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来看一次能源二次能源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

2、深层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OR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概念的内涵能流密度储量储能可能性与供能连续性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运输费用与损耗品位问题污染问题能源评价能源利用阶段(1)薪柴时期(2)煤炭时期(3)石油时期我国能源问题的特点:(1)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且需求旺盛。(2)人均化石能源资源严重短缺。(3)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与终端能源质量低。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能源的全局性问题:(1)

3、能源供应安全问题。(2)能源环境问题。(3)能源效率问题。(4)农村能源问题。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1)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2)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3)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导致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大气污染化石燃料的利用过程会产生CO、SO2、NOX等有害气体,不仅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2)酸雨可能引起雨水酸化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x,两类物质的90%以上都是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酸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破坏水

4、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酸雨还导致地区气候改变。(3)温室效应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与此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于是地面吸收热量多,散失热量少,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能源与环境生物质: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排泄和代谢的所有有机物质。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物质。生物质能: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它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能可

5、再生低污染普遍易取可储存运输气化较容易能量密度低重量轻、体积大,给运输带来难度风雨雪火等外界因素为保存带来不利条件优点缺点生物质能特点农作物类:包括产生淀粉可发酵生产酒精的薯类、玉米、甜高梁等,产生糖类的甘蔗、甜菜、果实等。林作物类:包括白杨、悬铃木、赤杨等速生林种,芦苇等草木类及森林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水生藻类:包括海洋生的马尾藻、巨藻、石莼、海带等;微藻类的螺旋藻、小球藻等.以及蓝藻、绿藻等。可以提炼石油的植物类:包括橡胶树、蓝珊瑚、核树、葡萄牙草等。农作物废弃物(如桔秆、谷壳)、林业废弃物(如枝叶、树皮、锯末等)、畜牧业废弃物(如骨头、皮毛等)及城市垃圾等。光合

6、成微生物:如硫细菌、非硫细菌等。生物质能的来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123直接燃烧燃料沼气沼气的组成及发酵过程甲烷50%~70%二氧化碳30%~40%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氧、氮等垃圾发电方式:垃圾填埋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全量焚烧系统城市垃圾发电技术垃圾填埋气发电:将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经降解产生的填埋气(富含甲烷)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的技术,是一种将垃圾清洁化、资源化处理的利用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将生活垃圾在垃圾贮坑中经过贮存之后送入焚化炉中燃烧,利用垃圾焚烧放出的余热加热给水,产生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过热蒸汽送往汽轮发电机发出电能。全量焚烧发电:专门设计用于不经预处理的混合垃

7、圾焚烧,在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大多采用无预处理焚烧系统并进行余热利用。太阳能1、太阳构造及太阳能资源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3、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构造及太阳能资源太阳构造太阳内部有“里三层”。从中心向外,依次是:核反应区,是太阳热能产生的基地;辐射区,太阳能先通过这里传播出去;对流区,太阳能经过这里向太阳表层传播,它们是“输送带”。太阳内部持续进行氢聚合成氦的核聚变反应,不断释放出巨大能量,并以辐射和对流方式由核心向表面传递热量,温度从中心向表面逐渐降低。太阳外部有“外三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可见的明亮表面就是光球层,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