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

ID:51015097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7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_第1页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_第2页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_第3页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_第4页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招聘管理的“六大误区”用工荒与招人难二大热点问题近些年一直困扰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上至企业CEO,下至生产一线组长,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用工成本不断增加、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确实面临招聘难的问题,如果对招聘难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二种不同分析结果,一是共性的招聘难,二是个性的招聘难。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或企业共同遇到的问题,个性招聘难却是因为企业本身招聘的条件苛刻、定位不清、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诸多因素而导致招聘难。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影响企业招聘难的相关因素。[案例]上海某集团有限公司因业务调整,需招聘一名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岗位,具体要求如下:

2、岗位: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任职要求:1、35周岁以下,男性,人力资源管理或管理学硕士学历,国家重点大学毕业,211或985院校;2、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5年以上跨国公司或大型集团性公司同等岗位管理经验;3、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4、精通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法规,本职岗位上至少精通五个以上模块,如战略规划、绩效、薪资、招聘、员工关系;5、在人力资源项目管理上至少要有三至五个咨询项目建立与管理经验;6、具有优秀的领导魅力,工作严谨,良好的敬业精神;7、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政策制度规划、语言文字等能力。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需要反思

3、什么?注意什么?最终又得到什么?上述的招聘要求在我们现实的企业中相信不在少数,针对此现象我特地在三大知名招聘网站查询存在的真实性,结果让我难以置信,这样的招聘要求确实真实存在,而且都是一些非常不错的行业。面对如此苛刻的招聘要求,如果现在身为HRD的你,不知道有何感想,是否有种被打击的感觉。至于这招聘要求的细节,大家可以好好的思考一翻,在此无需过多的阐述。根据目前企业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六大误区”一、招聘人才的定位不清晰,注重名气,忽略实效性特别在招聘中层以上的管理者,企业老总往往要求务必在500强企业工作或在大型的集团公司工作过,老总认为在500强的公司或大型集团工作过

4、的人,素质好、能力强、做事全面,殊不知真正的500强企业总部有多少是在中国,现在500强水货很多,外资公司虽然管理很严谨,但绝大部分是依靠企业的系统管理、流程管理,人在其中只是一个操作按钮,一旦离开这个强大的系统,很大一部分人选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我们不妨可以将人才分为:操作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品牌宣传型人才、替补型人才、培养型人才等等。针对不同的招聘要求与动机,方可有效地对候选人进行针对性面试与筛选。人才的包装固然很重要,但企业不能因外在的包装而迷失了招聘的本质与实效。所以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去分析人才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综合考虑人选的潜力、现在岗位所

5、需的实际能力。二、注重学历,忽略潜力与工作能力学历是什么?学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以往学习的经历而已,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学历并不能绝对化等同能力,高学历低能力的人、低学历高能力比比皆是。然而,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味的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的倾向处处可见。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将学历视为唯一的“刚性”要求、甚至“一刀切”的现象,严重影响招聘人才的效果。学历与能力是不能简单地浑然一体。学历的高低只能反映出人选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一层次学历的人群中,也同样存在着学问的差异。所以,人的能力是需要在企业中不断实践加以培养,同样,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有效的积累工作经验,

6、从而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古往今来,太多学历不算高但能力出众的人才案例,如:《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伟大领袖毛泽东等等。故在日常招聘人才的时候,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一下,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到底是什么?如何衡量?切不可在招聘选才时片面的要求,必须要硕士或MBA及博士学历,甚至再加一条,国家重点院校、全日制毕业,此言一出,相当一部分自学成才,通过自己努力参加国家自考的人全傻眼,原来国家自考也没啥用处,结果导致很大一部分人才就这样被企业拒之门外。作为企业,我们应当放开胸怀、扩展视野、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选人才。三、注重工作稳定性的绝对化,忽略现实工作的贡献率每

7、次面试时,离职原因一定是企业最关注的话题,如果不能在上家公司工作三年以上定会受到面试官的质疑,为什么要离职?选择我们企业的动机又是什么?等等、、。离职的频率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联,比如:企业的文化、管理者的风格、薪酬待遇、发展空间、交通便利、个人能力等都会影响人才的流失。作为企业的面试官,应当清醒的分析跳槽的背后原因,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通常我们对工作稳定性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与不足,认为在一家公司做的时间越久越好,越久越能说明人选的稳定性与忠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