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

ID:51016556

大小:322.5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7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磁场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磁场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填空15空×2分,单选10题×2分,计算50分)13/13第一章矢量分析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掌握矢量的基本运算(加减运算、乘法运算等)。2.梯度、散度、旋度的基本性质,及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计算公式。梯度:散度:旋度:3.两个重要的恒等式:,4.亥姆霍兹定理揭示了:研究一个矢量场,必须研究它的散度和旋度,才能确定该矢量场的性质。5.二、计算:两个矢量的加减法、点乘、叉乘运算以及矢量的散度、旋度的计算。第二章电磁场的基本规律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电荷和电流是产生电磁场的源量。2.从宏观效应看,物质对

2、电磁场的响应可分为极化、磁化和传导三种现象。3.静电场的基本方程:表明:静电场是有散无旋场。电介质的本构关系:(记忆的值)13/134.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磁介质的本构关系:(记忆的值)5.相同场源条件下,均匀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为真空中电场强度值的。6.相同场源条件下,均匀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是真空中磁感应强度的倍。7.电场强度的单位是V/m;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是T(特斯拉),或Wb/m28.电磁感应定律表明: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9.全电流定律表明:变化的电场也可激发磁场。10.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本构关系:

3、二、计算。13/131.海水的电导率=4S/m,=81,若设海水中的电场是按余弦变化的,求当频率为时,位移电流同传导电流的振幅之比。(P68例2.5.3)2.已知同轴线,内导体半径为a,外导体半径为b(厚度忽略不计),内外导体上均匀分布电荷,密度分别为,应用高斯定理求:各处的电场强度;思考:若题目改为同心导体球壳,应怎么计算?第三章静电场分析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理解静电场与电位的关系,,2.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本构关系:13/133.矢量磁位A具有多值性,对于恒定磁场,一般规定A的散度为零(库伦规范)。4.球形导体接地体,其接

4、地电阻的大小和半径成反比。5.镜像法是利用唯一性定理求解静电场的间接方法。该方法是用等效的镜像电荷代替原来场问题的边界。二、计算:1.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P96例3.1.4;例3.1.5)2.掌握自感的计算方法。(P117例3.3.3;P118例3.3.4)第四章时变电磁场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波动方程是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来的,它揭示了时变电磁场具有波动性这一规律。2.能流密度矢量(坡印廷矢量)的定义、单位(P176)、及公式:3.掌握时谐电磁场的瞬时值和复数形式的相互转换方法。(参考P181例4.5.1、P182例4.5

5、.2)13/134.通过正弦量的相位判断波的方向。例如,其复数形式为:;则由其相位,或,知:波的方向为第五章均匀平面波在无界空间中的传播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理解均匀平面波的概念:等相位面是无限大的平面,且该面上电场和磁场的方向、振幅都保持不变的电磁波。2.理想介质中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特性:(公式P194~P196,见下面的公式)13/133.电磁波极化的概念:在空间固定点处电场矢量末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4.电磁波极化的类型: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5.掌握电磁波极化类型的判断方法:(先将电场的各个分量写成以余弦为基准的标准

6、形式,注意项要为正;再来判断初相位。)线极化:电场两分量的初相位相同或相差±π;或电场只有一个分量。圆极化:电场两分量的振幅相等且初相位相差;椭圆极化:不满足线极化和圆极化条件的其他情况。对圆极化和椭圆极化还要判断其旋向:(1)将电场的两个分量写成以余弦为基准的标准形式(项要为正);(2)判断两个分量初相位的大小关系及波的方向;(3)用初相位大的分量的单位矢量叉乘初相位小的分量的单位矢量(包含单位矢量前的正负号),其结果若和波的方向相同则为右旋波;反之,则为左旋波。6.判定媒质为良导体的条件是:;判定媒质为良介质的条件是:。7.趋肤

7、效应:高频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以致于无法进入良导体深处,仅可存在其表面层内,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衰减越厉害。8.趋肤深度(δ):电磁波进入良导体后,场强振幅衰减到表面处振幅的1/e时所传播的距离。二、计算:教材P224-225习题5.2、5.6、5.12第六章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3/131.对导电媒质的垂直入射(了解):2.理想介质对理想导体的垂直入射:媒质1为理想介质,媒质2为理想导体。所以(全反射),3.理想介质对理想介质的垂直入射:理想介质中;则:且,当时,分界面处为合成波

8、电场振幅的最大点(波腹);当时,分界面处为合成波电场振幅的最小点(波节)。驻波曲线中相邻两个波节或波腹点的距离是;波节点到相邻波腹点的距离是。4.5.驻波比S定义为合成波电场E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13/13(利用S和的取值范围来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