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docx

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docx

ID:51057614

大小:32.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可译性的相对性的理论基础可译性的哲学依据是同类(或同一范畴)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即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所称的“家族相似”,语言尽管各异,他们之间必有“家族相似”,而可译性限度产生于语言家族之间的非相似性。(刘宓庆,2005:110)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否可以互译?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可译论、不可译论和相对可译论。(曾剑平、况新华,2002:25)可译论者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共性多于个性,具有认知表达功能的语言在不同民族的交往中具有可理解性;不可译论者认为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语言和符号的不同,而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不同,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难以一一对应,

2、各语言有不同的音系结构、词语结构和修辞结构,由这些语言因素组成的语言风格是不可译的,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实质上是不可能的;而相对可译论者则认为,语言的绝对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都不存在,世界上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可译和不可译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笔者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比较合乎逻辑,也就是说,可译性存在其相对性。可译性问题一直以来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人类思维的内容与基本形式是同一的,因此,在语际转换中的语言是“可译的”。原文的可译性一般可分为三类,即完全可译性(completetranslatability)、部分可译性(incompletetranslatability)、不可译性

3、,这一分类主要从文体的角度来看。比如,属于第一类的有新闻、外交、政治、教育、工程、机械、电子计箅等。这类作品之所以容易翻译,是因为译者只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内容,掌握专门术语的翻译,便能找到顺乎自然和最切近的对等语。尤其是科技书籍,特别尖端的除外,术语越多,翻译起来困难越少,因为只要把相应的词语査出,便可照译不误。(林基海,1988:111)1.1“基本同构”原理语言符号虽然是“任意”的,但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物质实体从基本上说却是对等的。(刘宓庆,2005:111)这种物质基础上的同一性使人们在各自的头脑中构成基本相同的概念系统框架,即语义系统。河北Google推广在思维认识论上称为“同构”(

4、isomorph)或“基本同构”(thebasicisomorph)这使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语际转换,即信息转换的通道,进行思想感情的相互传递。这是翻译理论中“可译性”的基本理论依据。1.2“可译性障碍”的类别语言翻译可使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然而在翻译过程中除可译性外,还存在不可译性或可译性陣碍问题。可译性障碍具有不同的类别,可分以下几种:(1)语言文字结构障碍;(2)惯用法障碍;(3)表达法障碍;(4)语义表述障碍;(5)文化障碍。(刘宓庆2005:117)这些障碍将在下文中进一步举例论述。1.3可译性的相对性中存在的几组关系在可译性问题的探讨中,出现了几对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特征:(1)

5、“可译性”与“不可译性”;(2)“可读性”、“可译性”、“可译度”与“可易度”;(3)“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4)“不可译论”与“不可知论”;(5)“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古老的悖论(paradox),卡特福德(J.C.Catfod)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卡特福德,1991:108)中指出:从直观上讲,可译性的确似乎是一个连续体(cline)而不是一个明确的二分体(dichotomy),原语文本或多或少是可译的,而不是绝对可译的(translatable)或不可译的(untranslatable)。库恩(ThomasKuhn)研究了民族

6、的思维范式(paradigm),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范式,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翻译,“不可译性”和“可译性”相互渗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丰国欣,2005:58—59)美国学者戴维斯(K.Davis)细读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Derrida)的解构思想,在《解构主义与翻译》一书的第一部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第1、2、3章)中,探讨了“延异”和“印迹”概念,说明翻译的必要性以及在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能性(可译性问题),戴氏进而提出可译性限度问题,并探讨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替补”关系,得出结论,即对完全可译性的追求体现了统治和占领的欲望,解构主义因力图颠覆这种系统的根基而带有深刻政治性。

7、(陈浪,2007:55)关于“可读性”、“可译性”、“可译度”与“可易度”(transcodability)。“可读性”指译文是否通顺可读,包括表面通顺流畅以及深层意念上契合对应,“可读性”是对—切笔译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译性”指原文是否对应可译,与“可读性”范畴不同,但概念关联,可译性是以可读性为基础的。如何利用可译性来提高可译度,是译界探讨的问题之一,可译度与可译性密切相关。当特定语篇中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