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

ID:51072556

大小:24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18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_第1页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_第2页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_第3页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_第4页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青海)练习:精讲 专题3 专题3 记叙文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 记叙文阅读,青海5年中考命题规律青海5年中考考情统计2018年青海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 2017年没考记叙文,但观察近5年以来,青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类考了四年,阅读材料一年来自课内,三年取材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有写人记事类,也有写景抒情类。所以写人记事与写景抒情类记叙文仍是2018年记叙文复习备考的重点,特别是前者更是重中之重。[来源:gkstk.Com]复习备考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起关注:一是现当代名家的短小精悍的记叙类文章,尤其是报纸、杂志上的情感美文;二是具有青海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记叙文体;三是叙事散文向其他文体——写景状

2、物散文、记人叙事小说、人物传记等转换。近年来,青海中考记叙文阅读材料已考过的知识点有:内容概括、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的线索及概括、文章主旨、个性表达等。2018年复习备考时,还要注意如下知识点:情节梳理、记叙顺序、伏笔照应、铺垫悬念、写作手法、人物评价、详略安排等。[来源:gkstk.Com]2017[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016《散步》内容理解简答182景物描写简答193句意理解0简答203重点句子简答2132015《一个美丽的故事》概括内容简答182赏析句子简答19

3、2描写作用简答203段落理解简答2132014《老师的泪》文意理解简答192赏析句子简答203句意理解简答212内容概括简答222个性表达简答2322013《走近青海湖》文章线索简答192句子作用简答202赏析词语简答212句意理解简答223文章主旨简答232,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要素分类概念示例(作用)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线索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故乡》以“回故乡”这一事件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

4、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地点线以地点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时间线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5月24日,上午9时30分,天色黑下来等一系列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可见以时间为线索。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注:有的记叙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个线索。如明线和暗线交织,主线和副线交织。明线一般是人、事、物,暗线一般是情感。《风筝》一文,既有时间线索(现在—以前—现在),又有“风筝”一条线,也有事情发展线索,还有感情变

5、化(对弟弟放风筝一事的感情变化)这一条暗线,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要理清其中之一就行了。续表要素分类概念示例(作用)记叙顺序顺叙顺叙是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按事件发展地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如《社戏》《最后一课》。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如《地下森林断想》,先写寻觅地下森林看到的现状,再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形成的。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

6、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接着再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内容上)一般是补充交代________内容,解释________原因,为描写人物起________作用,(结构上)为下文________情节作铺垫(或推动了________情节的展开)。如《故乡》插叙“少年闰土”;《我的叔叔于勒》插叙“赶于勒”。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如《智取生辰纲》补叙下药迷倒的真相。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7、;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孔乙己》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直接与人物对话,便于情感交流,有些能用拟人化的视角来叙事、写物,便于拉进距离,产生共鸣。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是用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老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第三人称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