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

ID:51104324

大小:85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18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_第1页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_第2页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_第3页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_第4页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例说》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用作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那么”。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十六.则2.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有加强对比的意思。如: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3.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反而

2、”。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4.表示让步关系。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如: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等。如: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二)用作副词1.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即”、“乃”,可译作“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二)用作副词3.表示前后两事

3、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狱中杂记》)4.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三)用作名词准则,法则。如:合散消息(消息:消散与增长),安有常则?(《汉书•贾谊传》)(四)用作动词效法。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史记•夏本纪》)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07湖南D.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顺承

4、转折就是副词就要副词顺承转折(一)用作代词1.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译为“……的(人、东西、事情)”。如: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十七.者2.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如: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于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示“……的时候”或“……的话”。如: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

5、五伯长,管仲佐之。(《韩非子·十过》)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二)用作语气词1.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不译。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09湖南D.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村中有少年好事者御史杖人至死者今者项庄拔剑舞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先入咸阳者王

6、之代词助词的的的的时候助词代词(一)用作代词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八.之2.用作指示代词,这,此。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用作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7、。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过小孤山大孤山》)(三)用作动词到……去。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5湖南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

8、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代词代词结构取独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07湖南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湖南C.辅公祏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